月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6部分,大明俏紅娘,月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藍汝曜將自己知道的情況詳細的說著,兩邊的文武大臣包括皇上,全都認真的聽著……
正文 347章 接駕
347章 接駕
感謝投了粉紅票的朋友來,╭(╯3╰)╮一個^_^
—— ——
聽了藍汝曜說的情況,皇上捻著鬍鬚想了想道:“既然大部分的情況已經查明。你也定了下面的辦法,就照你想的去辦好了。”
藍汝曜答了一聲:“是”
皇上轉頭去看吳知府:“吳知府,官倉中官糧可還夠?”
吳知府急忙的道:“夠了皇上昨日下令開倉放糧,今日統計出來,每天的糧食,各地加起來約需用一百石,官倉糧食共計五千一百石,應該是夠了”
皇上就笑著道:“那也是人家藍府之前替你墊了不少”
藍汝曜慌忙的道:“微臣家中還有積糧,這個時候拿出來一點,是微臣的本分”
“禦寒之物是否缺的較多?”
“正是。”吳知府道:“棉被、毯子還大量的需要。”
“給這邊的富戶去通告,此時拿出禦寒之物,等朕回宮,定然封賞”
“是”
皇上點著頭道:“你們一文一武,這次事情辦得好多虧了你們二人應對敏捷,反應迅速,才沒有釀成更大的災禍現在百姓的情緒也能穩定。”
吳知府雖然是藍汝曜的長輩,但是掄起官職來,卻還差一截,在皇上面前,自然沒有什麼親家不親家,急忙厚著臉皮道:“微臣哪裡敢和將軍相提並論此次雪災,確實多虧了將軍一府鼎力相助六公主都出面幫微臣相借馬車”
“哈哈,那你就更要好好謝謝你們這位親家公子啦”皇上笑著說了句。
眾朝臣看到皇上展顏,全都鬆了口氣。這才低聲的議論起這場雪災的事情來,皇上在上面聽錦衣衛回報什麼,藍汝曜在底下聽了幾耳朵朝臣的議論,原來皇上真的是已經來了十幾天了,皇上自己帶著錦衣衛先走的,朝臣後面才來。
而來北京的目的,說的是皇上思念這裡的一切,特意的回來看看。
藍汝曜心中就轉開了。此時皇上回來,意思再明顯不過了,就是想遷都帶著朝臣也是這個意思,叫他們看看這邊的城防和大致情況……
可是沒想到一來就碰上了大雪災,這對皇上的遷都主張明顯的不利
朝中的大臣,尤其是那幾個舉足輕重的文臣,個個在江南水鄉溫柔地呆習慣了,根本就不想到這寒冷風大的苦寒北方來,何況還離蒙古那麼近
太祖爺定都應天,皇上要遷都,本來就與祖制不和,而且國都離明朝大患蒙古又近,危險不說,地理位置也不好這也是他們敢於抗命皇上,不肯同意遷都的理由
有了祖制,皇上也不能怎麼樣
藍汝曜想,但是現在的這位皇上,下定決心遷都的理由也很多
他在北京封燕王的時候,十幾年苦心經營這燕都,在這裡,皇上根基深厚,民心都向著皇上。
還有,皇上是位馬上皇帝,靖難奪的天下應天乃是大明朝富庶的中心,享樂的寶地試想咱們這位苦難得天下的皇上,怎麼能安心在應天為帝?也不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後代皇室,在那避禍之壤安享富貴那樣的話,大明朝豈不是幾代羸弱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大臣們覺著北京城地理位置不好,離蒙古太近,這反而是皇上看中的地方皇上認為這裡的地理位置太好了北京南壓中原,北攝蒙古,燕山、太行天然屏障。水路陸路暢通無阻
這才是風水寶地
藍汝曜是武將,自然是偏向於同意遷都。寒玉那樣的肯定和強調,自然也又一定的道理。
現在皇上要遷都,但是支援的人很少,本來拉著朝臣過來看看這邊的大好河山,誰知就碰到這樣大的雪災,這才是皇上為什麼一反常態,對自己和吳知府讚不絕口的原因
吳知府身為順天知府,這邊的災害他理所應當全力救助
藍汝曜想通了這一點,就更加覺著寒玉說的話有道理,現在要是能出頭贊同遷都,必定是給皇上最有力的支援
藍汝曜已經明白自己應該怎麼做了。
再說戴寒玉回到府裡。
吳知府昨天收到皇上聖旨開倉放糧,府裡終於的鬆了口氣要不然的話,糧食還真的成了個大問題今年大名豐收,自己府裡備的餘糧很多了,但是這一場雪災,叫自己全給放出去了,這要是老爺夫人回來……說實在話,真的還不好交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