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死也不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部分,蜜餞小宮女,打死也不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別頂著倆黑眼圈叫大臣們亂想。”
李憲苦笑著搖搖頭:“好日子幾時青睞過歷任東宮之主?我怕是要跨上馬去追趕好日子了,祝我早日獵中它吧!”
李隆基笑著給了他一拳:“祝皇兄馬到成功,弟還等著兄作媒賜彩禮呢。”
玉磬響,琵琶錚錚,內教坊的宮人們載歌載舞,珍饈時蔬流水般奉上各席。李憲作為太子,頭一個起身上前敬酒,恭祝太后福壽綿長。上官婉兒捧金盤接下酒樽,交給身後的宮人轉入銀盃。太后抬抬手,賜李憲與她同席。
“憲兒,你就這麼跑去太極宮,一點也不擔心哀家找不到你,隨意點了他們之中任意一個來坐在哀家身邊,共享哀家面前滿滿的一桌子酒菜嗎?”太后舉箸,指了指案上,側頭輕聲提醒這個孫子。
她要歷練的是她兒子。除了兒媳,誰也別想到太極宮去陪著皇上過大年初一。
李憲連稱不敢,散席後,猶豫許久,還是留在了百福殿。長生殿裡暫時閒置下的太監們被臨時調過來打掃殿室,伺候太子過夜。小槐子自然也在,李憲信得過他,直接把他叫進內室。
“你穿上我的袍子,躺在這裡,替我應付一夜,我得出宮。”李憲邊解衣服,邊向小槐子吩咐:“你的衣裳脫下來借我用用,他日必厚待你。”
太后不讓他走,可是母親還在等著他去領兵。太子位和母親比起來,母親更重要。李憲裝扮停當,低頭隨眾太監一起退出百福殿,拿著腰牌直奔太極宮。
正月初一,三朝元朔日,丹鳳五門齊開。
石榴緊緊跟在李隆基身後,捧著她的日月當空之餅,邊往兩旁偷瞥,邊在心裡埋怨李隆基不肯相信她的小圓餅威力無窮。因為她身後還跟著五位太監,手捧珍寶玩物,一看就是昂貴禮品。
“跟緊,別亂看,不然下次不帶你。”李隆基回頭叮囑她。
“知道了知道了。待會兒獻餅的時候,除了要講淵源之外,記得把你的親戚朋友全都捎帶上啊,一百種材料做成的,能捎一百家子呢,千萬別浪費名額。切記切記。”石榴也小聲叮囑他,唯恐他不當一回事,又唸叨一遍。
列班入殿,皇位依舊空著,皇奶奶坐在珠簾後面。
李隆基碰碰石榴的腳尖,露出一副“我就知道她不會當真稱帝”的輕鬆神情。四下望不見太子,心想他大概已經在丹鳳門上面準備登基大典了吧。
“皇三子李隆基進賀——餅一碟,玉如意六柄,紫筍茶六罐……”司儀公公手執禮單,拖著長長的尾音唱賀。
一份份禮品被殿上的小公公們接過,依次呈到珠簾前,供太后過目,她點頭即收入宮中,搖頭即不感興趣,隨收賜賞給堂上諸臣。李隆基的賀禮被呈上時,金黃色圓餅上一個紅色的“曌”字格外鮮豔。
“隆基,這餅子寫的是什麼?”太后隔著珠簾問。
“皇奶奶,此餅名日月當空,合為曌字。”軍令狀在先,李隆基一字不漏地按石榴所言,上前把曌餅講解一番:“每一個酥餅都集百家谷果磨了月餘做成,香酥異常。”
“以餅載字,是司膳坊效仿了波斯國西北一隅名叫英格蘭德國的習俗。他們想向上天表達這幾戶人的共同心願時,就收集每家每戶的谷果,烤成餅,寫上所願之字。每逢新帝登基,如果請願的酥餅寫滿了新帝的名諱,那麼新帝就會受到上蒼庇佑。”
“兒臣進獻的酥餅不止一碟,總共一百個。百家,百個,表萬民之願。這個新字‘曌’,取日月同輝,普照萬民的意思,是對皇恩浩蕩感恩不盡的拳拳赤子之心。兒臣願攜百家萬戶所祈,為帝獻上曌字。”
老羅出馬
“老宮人?起來說話。”太后把他呈的木盒開啟,裡面整整齊齊排著四個“曌”餅。
羅公公以額抵地,眼淚撲簌簌順著滿臉皺紋淌下來:“奴才認了個小太監當乾兒子,希望他將來能給老奴摔盆戴孝,每年清明燒點紙錢,澆杯水酒,拔一拔墳頭的荒草。奴才為此犯了錯。”
“這算什麼錯。領養小公公又不犯唐律、不違宮規。你的乾兒子孝順嗎?在哪裡當差?”太后看著羅公公頭上的白髮,心生感慨,叫婉兒賜他一碗黑芝麻調的羹。
“老奴的乾兒子很孝順,寧肯自己挨罰也不願意給老奴添一丁點麻煩。他現在是殿前太監,領的俸祿都給了老奴。”羅公公抹一把老淚,見太后賜食給他,知道今天來對了,繼續挑揀斟酌著說:“老奴平常沒怎麼教導他,他就懂得把錢上繳。老奴問,槐兒,你是不是老天爺賞給乾爹養老的呀?老奴養的乾兒子卻說,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