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氏0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5部分,小農民的快樂生活,攝氏0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動。
而它們結出的綠豆夾,也比普通綠豆夾長好幾倍,粗好幾倍,像一根根長長的筷子,頂在它們的蔓上,在大帥的眼裡,就像是自己在網上看過的時裝模特頭上插著的小棍棍。
大帥掰開一個綠豆夾,只見裡面的綠豆粒,也要比普通綠豆粒大得多,晶亮晶亮,潤綠潤綠,大帥把綠豆粒放嘴裡嚼嚼,這半成熟的綠豆生吃都有一種清香。
“就這一大塊地,也夠這全島的人喝綠豆稀飯了。”趙村長顯得有點陶醉,道,“像這樣的綠豆地,村東和村南還有六塊!”
要知道,上世紀80年代初的那個年代,綠豆,紅小豆,農民們一般是捨不得吃掉的,要一粒一粒揀出來,用布擦得油亮亮的,上交給國家,據說是用作支援友好國家。
大帥聽了趙村長的話,心道,趙村長不知道時差的奧秘,所以他不知道,這樣的綠豆地,產量要比他想象的還要多得多。
三人越看越高興,特別是錢多多,從打進入地頭,小臉蛋上的笑容就沒退去過。
蘭花也默默地來了,她跟在大帥身後,默默地看著看著,嘴裡竟不自學地哼起了從大帥給她的MP4裡聽來的《城裡的月光》。
這首未來許多年才有人唱的歌,此刻唱在蘭花的嘴裡,真是讓大帥浮想聯翩。
趙村長仄著耳朵聽了半天,問道:“你唱的這是什麼歌啊,聽起來就像是過去的戲院子裡唱的。”
文革前,人們可以聽戲院子,46歲的趙村長,大概進過戲院子吧。
蘭花一聽,知道自己無意中唱走神了,趕緊打住,不好意思地看了大帥一眼,回答趙村長道:“我哪裡會唱戲院子呀,我這是從夢裡學的一首歌,隨口瞎哼哼唄!”
接下來,大帥和趙村長等人,又看了蘿蔔地和胡蘿蔔地,那長勢自然也是誰見了誰眼睛放光!
看完了村外的田地,幾人向村中走來,他們的目光又轉向各家各戶的巴掌地。
所謂巴掌地,就是利用宅院的邊邊角角,種瓜種菜。就像是過去兒歌裡唱的:房前屋後,種瓜種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自從各家各戶種上了大帥發給的種子之後,偏遠海島上的這個古老小山村,一下完全變了樣子:綠色比過去增加了好幾倍,種菜的人比過去增加了好幾倍,就連孩子們,也都參與到種菜上來了。
這樣一來,幾百人的小村子,憑添一片片勃勃生機。過去只見春風楊柳萬千條,如今除了楊柳萬千條,還有畦畦菜地,把個小村莊點綴得一片綠汪汪。
山村裡的沙土地,過去裸露的時候,風一起,塵土飛揚,種上菜後,天天澆灌,塵土漸漸飛不起來了,小村空氣煥然一新。到綠色蔬菜把所有地皮全部覆蓋住之後,哪裡還見沙塵,村民們的衣服,十天半月不洗也不髒。
勤勞的農民們,天生愛種地。地是農民的命根子啊。在種地上,他們具有天然的極大的創造性,在他們那一雙雙手背上累積著厚厚的皺紋、手掌上結滿層層老繭的勤勞之手的*作下,鐵鍁鋤頭所到之處,哪怕是飯桌面大的一小塊地,也能鼓搗出大名堂來。
何況,大帥發給村民們的種子又是那麼神奇。
這裡也有個互動作用,種下的作物長勢越好,農民的幹勁越大;農民的幹勁越大,作物長勢越好。
院子裡的小塊空地,院子外牆邊的小旮旯地,過去放雜物的豬圈旁小塊地,只要是能見著陽光的小塊地,都被農民們種上了菜。
每到太陽快落下西邊的山頭時,家家戶戶挑水澆菜,一片片歡聲笑語。
“二丫,拿水桶來,咱們再給菜地澆澆水啊。”
“知道了,爸爸,這就來。”
“哈哈!鳳子她爸爸,你看你光顧著貓腰撅腚地伺候菜了,褲子後面撐了個大口子。”
“沒事,反正大夥都忙著幹活,誰還顧得上看我這老屁股!”
大白蘿已經開始見了形了,蘿蔔櫻子,嫩嫩的,趁著嫩時,可摘下來生拌著吃,把它用井水洗淨,切成小段,盛在一個深碗裡,放上適當的鹽,加少許香油,再來點醋,不要加味精(那可不是好東西!),拿筷子猛拌,等鹽、油、醋“吃”進葉段裡,就著窩頭和玉米粥吃,要多香有多香,不用說,這還對身體大有好處。補中氣,化滯氣,通腸道。
怪不得農村人少得惡性病。
晚上到哪家串門,往往都能聞到涼伴蘿蔔櫻子的清香味。
最別出心裁的是楊萬能,他除了在院子裡種下了大帥發給的大白蘿蔔和胡蘿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