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來悟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3部分,掠國,悟來悟去,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迷途知返是好的,可是時間太晚了,那麼也會釀成一定的悲劇。
所有的大臣們都是緘口不言,早在大康和大秦聯盟的時候,大臣們就感覺有一絲絲異樣。畢竟,大康雖然財力雄厚,可是要供養大秦子民和軍士的費用,的確是有一些入不支出的感覺。進而,李應龍不得不透過增加賦稅來提高國庫錢糧的收入。
此舉,雖然是應付了大秦的費用,卻是增加了大康子民的民怨。只有李應龍一個人還沉浸在意淫之中。
“張丞相,你說,你想一個辦法。”李應龍把目光拋向了張靖倫,畢竟張靖倫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他理當要帶頭髮言。
張靖倫搖了搖頭,“陛下,陳子涵邊境自立為王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朝內已經沒有任何的大將能夠和陳子涵匹敵,大將軍王文遠在獄中被殺,白肅叛投大齊,大康雖然有上將無數,可是真正的精英卻沒有一個!”
李應龍點了點頭,這一些,張靖倫都說到了李應龍的心坎處了。“是啊。都是我狂妄自大,日防夜防,家賊難防啊。而今,切斷陳子涵方面的供給這一招,已經沒有了太大的用處,眼下雖然是一個平和的月度,但是一旦年過完,戰爭將會無休止的爆發。逐鹿中原的,必定是燕國和大齊這兩個國家。”
李應龍很好的認識到了局面的情形,大齊,不再是殃弱的大齊。
“陛下準備怎麼辦?”張靖倫問著,其實他的內心已經有了想法。
“呵,燕國虎視眈眈的盯著我們,新修的燕國佈防城牆,易守難攻。燕國又佔據著天下第一險關壺口關,這樣的局面對我們百害而無一例。你們不要忘了,當初燕國派出太子在我們大康為質的時候,卻是死在了我們大康的手中。
表面上,雲霸天把這件事平息了,可是內心裡卻時時刻刻都想著報仇。再者,我們又擊殺了燕國的二十萬大軍,這樣的恥辱之仇,雲霸天又如何不報?”李應龍心急如焚的述說著,現在已經有了莫名的恐懼感。
“早先老臣讓陛下和雲霸天結盟,復歸於好。可是陛下偏偏聽了陳子涵的意見,而今想要再和燕國重修於好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即便是我們想,那也是我們的美好願望而已。
陛下,這一次只有一個辦法,或許能挽救陛下的性命,至於大康是否還存在著,已經不得而知了。”
很多人都不明白張靖倫這番話的意思,但是李應龍心裡卻是最清楚了。不論是燕國和大齊這兩個國家哪個國家逐鹿中原,自己都只有一條路,那就是面臨著死亡。這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他得罪了雲霸天,也得罪了大齊,想不死都難。
“張丞相的意思是?”李應龍問道。
“陛下,老臣的意思很是簡單,就是舉行一個會盟,在大齊的都城舉行。”
“噢?”李應龍不明白了,這舉行會盟為什麼還要到大齊會盟。難道大康的國土不比大齊要大得多麼。
“陛下,你現在看看,天下列國有哪些國家對大齊復仇稱臣著?”張靖倫問道。
李應龍想了一下,“天下列國之中,有魏國、韓國、還有趙國對大齊都懼怕不已,魏國君主葛如詩軟蛋無比,早就已經投到了大齊的懷抱之中。而大齊對韓國有恩,韓國國內現在的局勢和我們也相差無多,韓孟恐怕早也有了投入大齊的心思。趙國自是不用多說,李應虎已經全身心的投到了大齊的懷抱之中,成為了大齊的附屬國。
剩下的楚國雖然自成一派,但是卻難以成勢。再者,就剩下我們大康和燕國了,燕國自然是不會歸附到大齊之中的,這是用腳指頭都能想到的事情。”
“是啊,眼下要歸附大齊的國家基本上都在南方,而且和大齊又是近鄰,那麼這個會議,不選擇在大齊召開,還在哪裡召開呢?”
李應龍終於明白了,張靖倫的意思是想讓自己投靠大齊。難道,就真的只有這一條路可走了麼?
張靖倫或許明白著李應龍的心思,畢竟,一朝為皇帝,昔日就要成為別人的臣子,這樣的心情是任何人都能夠理解的。只是,李應虎比李應龍要明白得早,而李應龍還在猶豫之中。
“陛下,你要明白,昔日在燕國的時候,你對李蛋兒也是有恩的。對李蛋兒多多少少也有些照顧,這樣的恩情,讓李蛋兒也不至於殺你。但是雲霸天那邊就不得而知了,我們殺了他的太子,殺了他二十萬大軍,再加上以前又有些恩怨,他恐怕恨不得生吞你的骨頭。在這件事情上,你可想好了。
大康而今是朝不保夕,一旦燕國和大齊兩個國家同時發難,必定休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