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8部分,抗日保安團,著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以來,鄭衛國的記憶也出現了紊亂。事實上,攻擊軍的建立還要等到1940年。這一年,根據美國“援華法案”的協議,蔣委員長開始利用美方的貸款來購買美式裝備,武裝其中央軍的精銳,第1、第2、第5、第74軍作為首選的4個軍。
遺憾的是,由於史迪威堅持將美械優先用於遠征軍,導致國內部隊並沒有及時接收到這批裝備。像餘程萬的57師在43年常德會戰時用的還是蘇械。如果是全美械的話。結局或許會好一些吧。
眼下美械還沒影呢,德械又拼得個七零八落,蘇械才是王道。不過蘇械武器進口的不多,無法完全替代德械和雜械,只能先編幾個主力軍應急。可以算做攻擊軍的前身。
鄭衛國有些不敢相信,說:“蘇械軍得是嫡系才有份兒吧?咱們各團都是雜牌軍的老底子,不過是披了身中央軍的皮,也能分一塊蛋糕?”
當初在西安,鄭衛國就很有自知之明,並沒有大肆索要坦克、大口徑高炮之類的玩藝兒。因為他知道這些東西根本輪不到咱兒。要也白要。何必自取其辱呢?
周參謀長說:“這說明委座器重咱兒啊!再說了,就以軍功來算,咱們也該享受這個待遇!放眼全國,有哪支部隊的殲敵數量趕得上我們師?”
鄭衛國笑了笑。說:“哪有這麼簡單!你說說看。另外四個軍都是哪幾個?”
周參謀長扳起手指數道:“有第一軍、第二軍、第五軍、第十八軍。都是赫赫有名的王牌部隊。您看看,我們能擠進去多不容易啊,連十三軍、十四軍、七十四軍都沒排上號呢!”
鄭衛國搖了搖頭。說:“這正是我感到不解的地方。一軍、二軍都是委員長黃埔起家的部隊,第五軍更是嫡系中的嫡系,十八軍成立雖晚,但它朝中有人,是陳總長的起家部隊。我們師不過是半路出家的和尚,何德何能位居其中啊?”
周參謀長說:“可是機會難得啊,師座!一旦弄到這個編制,武器彈藥、糧餉補給,就都不用愁了。”
鄭衛國笑道:“天下間哪有免費的午餐?委座一定還有附加條件吧!”委員長曆來仇視雜牌,就連傅宜生的第35軍也沒撈到好武器,桂系的第七軍到了解放戰爭時期還在用漢陽造。33師一個半路出家的和尚能修成正果,打死他也不信。
周參謀長把電文遞過來,說:“電文裡沒有明說,據我分析委員長是想把我們調到河南或者沿平漢路南下保衛武漢的北大門。不過,我覺得這也沒什麼,在哪兒不是打鬼子呢?”
鄭衛國說:“去這麼遠,根據地怎麼辦?”
周參謀長看著鄭衛國用非常誠懇地語氣說:“師座,有句話我不知當講不當講。”
鄭衛國說:“這是什麼話?你我雖然相識不久,但一見如故,又同歷生死,自是情同手足,有什麼話不能說的呢?”
周參謀長說:“師座,冀西地勢狹小,民貧地瘠,哪裡是根基之地?像這樣一塊地方,棄之何惜?”
他見鄭衛國沒有說話,又接著勸道:“敵後能發展到這個局面,不過是日軍急於進攻華中,以達到迫降國民政府的目的。一旦武漢淪陷,等日軍騰出手來,哪裡還有我們這些敵後武裝生存的空間?”
鄭衛國搖了搖頭,說:“嗯,敵後肯定會面臨很大的困難,但也不是不能堅持。”
周參謀長說:“說好聽點兒是堅持,實際上不過是苟延殘喘罷了!到時候恐怕連打日軍一個大隊都費勁,想再打晉東南大捷這樣的勝仗幾乎不可能。”
鄭衛國奇道:“老周,你是怎麼做出這些判斷的?”
周參謀長一笑,說:“這有何難?您認不認同我的分析。”
鄭衛國笑道:“雖然略失偏頗,但有一定的道理。”
周參謀長說:“那不就結了,眼下正是大好良機,咱們何不趁勢離開華北這塊死地呢?您看看,中央軍系統的軍隊,還有幾支在華北的?有門路的早就撤了,何必在這兒等死呢?”
鄭衛國嘆了口氣,說:“參謀長,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
周參謀長忙道:“請師座明示!”
鄭衛國說:“第一,華北雖是死地,但還有一線生機。這個生機就是根據地。只要依託大山建立穩固的根據地,支撐到抗戰勝利不成問題。就像咱們冀西,山勢陡峭,地形複雜,又能溝通晉冀兩省,地理條件非常優越。”
他見周參謀長在認真聽,又說:“這第二嘛。蘇械軍雖好,奈何我們無福消受啊!”
周參謀長奇道:“此話怎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