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6部分,抗日保安團,著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然不會放過。不要錢的東西當然是越多越好。
兩位團長接過一看,見上面寫著密密麻麻的物資種類和所需數量。兩人互視一眼,都是一頭的瀑布汗。可是沒辦法啊,你要退縮還有兩個團願意幹呢,只能硬頂上了。
於是兩人忙站起來,說:“是,副座!保證完成任務!”
於老根兒敲敲菸袋,示意他們坐下。兩人又看向周參謀長,生怕他也下達一個什麼指令性目標出來。
周參謀長說:“你們這回是受友軍指揮,既要服從命令聽指揮,又要多動腦子,有什麼問題要即時和友軍溝通,拿不定主意的事情要及時向師部彙報,不可擅專!”
兩名團長忙起身道:“是,參座!”
周參謀長點點頭,說:“坐,坐!呵呵,我要說的也就是這麼多了!”
楊教授說:“出門在外,你們就代表著33師。一舉一動都要考慮清楚,萬不能因小失大,敗壞我們猛虎撲羊師的榮譽!”
兩名團長又站了起來,說:“是,主任!”
李大壯和331團代表對視一眼,目光中都有些興災樂禍,敢情這趟差事兒不好玩兒啊!(未完待續。手機使用者請到閱讀。)
ps: 對不起,更新晚了一點,今天太熱了
第一百七十七章 農業學某寨
會議結束之後,鄭衛國又和李震安等人商討起根據地的農田水利建設來。根據地現在不是很缺糧,因為在33師控制的平漢鐵路以西有大量的農田可以耕種。
歷次戰鬥也繳獲到了不少糧食。像在太原兵站裡面就弄到了數量驚人的日式鹹菜,可惜大夥兒吃不慣這東西,只能做成包子餡“強迫消費”。現在早上晚上都吃這個,大夥兒都吃膩味了。
可繳獲的糧食總有吃完的一天。33師主力、地方部隊加上冀西遊雜武裝都超過兩萬五千人了,再加部隊裡面的騾馬,每天至少也要消耗六萬斤以上的糧食。
至於耕地雖多,但大都在根據地外圍,高產田幾乎全在平原地區。這些地方面對日軍大舉壓進時很難保住,而且日軍反覆襲擾也會給農業帶來非常大的傷害。到時候別說養活部隊,恐怕連鄉親們自己都難吃飽。
李震安嘆了口氣,說:“師座,您說的這些我們都知道。可問題是怎麼才能解決?”
鄭衛國說:“開山造田!”
李震安一愣,搖頭說:“山裡面就那麼一點兒土地,連山民們自己都吃不飽。再說了,那些地方,旱災澇災十分嚴重,另外滑坡、泥石流等災害也經常發生。我們前次準備修水庫,就是因地勢不穩才不得不放棄。”
鄭衛國說:“所以才要改,要把山坡全部改造成梯田!”
李震安說:“梯田我們這兒以前也搞過,但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恕我直言。單靠您的生產建設兵團是絕對做不到的。”
鄭衛國一度曾對生產建設兵團和工程建設兵團抱以極大的希望,但他漸漸發現這些士兵或者說是工人的積極性並不高。後來129師派了一些地方幹部過來幫忙發動宣傳,總算有了點兒起色,但也只能說一般,遠不能跟歷史上的生產建設兵團和鐵道工程兵相比。
王達嘿嘿一笑,說:“我早就說過,這個法子行不通!當年我們在鄂豫皖搞過,上下不討好,最後白白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鄭衛國笑罵道:“去,你少給我興災樂禍!看來這條路暫時是行不通了。所以我想到了另一個辦法!”
李震安、王達等人齊聲問道:“什麼辦法?”
鄭衛國說:“組織村民們自己去幹!”
兩人異口同聲道:“這絕對不可能。沒人會幹的!”在他們看來,要肯幹的話,幾百年前就有人這麼幹了,何必窮到現在?
鄭衛國說:“如果改造好的土地都歸村民所有呢?”誰都知道這個年代土地對於農民的誘惑力。絕對是百試百靈。
李震安和王達聞言一震。一下子陷入了沉思。鄭衛國認為自己之前的設想失敗。一是宣傳、組織、管理等工作沒有跟上,第二就是人的私心作祟。幹多幹少一個樣,肯定有人會偷懶。有第一個就有第二個,最後大家全成了懶漢。
某疆的生產建設兵團為什麼能搞起來,因為他們本來就是紀律嚴明的部隊。鐵道工程兵也是一樣。可這些條件鄭衛國的生產兵團還不具備,除非他捨得把主力部隊調過來掏溝種地。
既然這條路走不通,就只能另找一條路了——農業學某寨!現在當家人也給找來了,要人有人,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