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0部分,抗日保安團,著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足是一個方面,營養不足(中國士兵普遍有夜盲症)也是一個方面。好在這兩點在第63軍身上都不存在,他們不僅進行過專門的夜戰訓練,營養也是完全沒問題。
反觀日軍在夜戰中的打法,還是白天打的那一套。在夜色中顯得極為笨拙。在平行空間裡,日軍也曾是夜戰高手。不過那是抗戰中後期,日軍國內經濟變得困頓的時候。當時日軍的彈藥供應已經出了問題。為了彌補其火力的不足,日軍大本營開始提倡夜戰。
這在其“典範令”的教材中也能體現。在1940年8月的日軍分隊戰術教材中,第一章《攻擊》中有一節《夜間、薄暮、黎明的行動》,在第二章《防禦》中有一節《夜間戰鬥》。在同年8月的小隊和中隊、大隊步兵戰術教練中,“夜間戰鬥”成為除攻擊與防禦之外的專章。
其中第一節攻擊,包括攻擊準備、障礙物破壞班、進路標示及誘導、突擊、奪取地點的確保等項;第二節防禦,包括陣地佔領、晝夜間配備的變更、晝間陣地佔領的準備以及戰鬥實施等項。到1941年7月版的聯隊戰術教練時,篇章設定更加重視夜戰。第一章《戰鬥》(包括攻擊與防禦)。第二章即為《夜間戰鬥》。這些步兵戰術教材中夜間篇章的設定。充分反映了當時日軍作戰和訓練的“聖經”——《步兵操典》重視夜戰的觀點。
不過現在才39年初,日軍雖然也在開始摸索夜戰的打法,但還沒有形成系統的認識。雙方激戰一個多小時,由於日軍不善於隱蔽和保護己方目標(包括人員、火力點、炮兵陣地等)。很快便傷亡慘重。不得不退下去休整。
同時。日軍又出動了兩個大隊,開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