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邊的寒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3部分,文娛抗日上海灘,無邊的寒冷,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參議員約翰。米勒提交的排華法案,並展開辯論。
主張排華者認為:華人有諸多的惡習和偏見,不可能在生活上美國化,更不可能接受美國建立在基督教基礎之上的倫理道德標準;而且華工的大量湧入。造成了同美國工人搶飯碗的緊張態勢。
反對排華者認為:排華違背了中美《蒲安臣條約》中的自由移民政策,而且違背了美利堅共和國“自由、平等”的立國原則。
最終,美國的立國原則抵不上美國人的飯碗。一八八二年五月六日,美國國會透過了美國史上第一個限禁外來移民的法案———《關於執行有關華人條約諸規定的法律》。即後世被所有華人所詬病的美國排華法案。
法案規定,在十年內禁止那些被僱傭為礦工的華人勞工進入美國,否則將遭到監禁或者驅逐。少數非勞工的華人想要移民美國必須獲得來自中國政府的許可證明。並且,任何華人離開美國後想要再次進入美國必須要獲得許可。
最不可容忍的是,法案剝奪了華人移民的美國公民權。華人不可以在美國購買土地,不會被社會團體接受,不允許入籍。更沒有投票權。從而使華人在美國被永久孤立。
一八九二年,排華法案被《基瑞法案》延期十年。然而,此時的清廷,根本無力他顧。也無力採取報復措施,只能任由其發展。
直至一九零四年,美國國會透過將所有排華法案無限期延長的議案,激怒了所有中國人。一九零五年,抵制美貨運動爆發,讓美國人受到一定的損失。才迫使美國政府下令放寬教師、學生、商人和旅遊者的入境限制。
美國人對中國人的警惕之心,似乎從華工進入美國之後便有了。一直延續到後世。這種警惕之心強烈到,甚至連後世的華人都不可理解。畢竟,在美國透過排華法案的時代。是中國人數千年曆史中最無力的時代。根本不可能威脅到美國人什麼。
唯一能有些影響的,就是華工的工資實在太低。相對於那些不喜歡幹活卻又想拿到高薪的人而言,華人這種質優價廉的勞動力當然是資本的首選。所以,即便在一部分美國人排斥華人的同時。也有許多華人得到了美國老闆的庇佑,得以生存下來。
而這,便是華人的求存之道。正如《道德經》中所言。天下之至柔莫過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對於這些企業家而言,排斥是虛無縹緲的,實惠卻是看得見摸得著的。
或許,也就是華人對於周邊環境強悍的適應能力,才讓人感到威脅和畏懼。後世的史學家也做過分析,如果當年的美國沒有透過排華法案。那麼,以中國人的適應能力,或許在第二代移民時,這些華人便可以完美的融入美國社會,並且生兒育女。
如果沒有排華法案的話,中國人進入美國的數量將會是禁止之後的上百倍。以此速度移民並融合下去。到了後世的二十一世紀,或許華人和擁有華人血脈的美國人,將達到美國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強!或許,在一兩個世紀之後,不需要戰爭,美國社會就會變成一個華人主導的社會……
當然,不道德就是不道德,任何藉口都不會是正當的理由。美國人其實很明白他們的立國精神是什麼,也很明白自己做的,對不對。在時過境遷之後,美國人發現中國人好像沒有像他們預料的一般,快速崛起,相反在老蔣的折騰中,國力每況愈下,連小日本都打不過,所以也就放鬆了警惕。
在一九三零年又透過一個新的移民法,限制華人入境之後,便再也沒有太多挑惹中國人的動作。
而在日本人偷襲珍珠港後,美國人進行了相應的報復行動,如後世電影《珍珠港》中所演,把日本本土給炸了。飛機就降落在中國。而此時的餘生作為中國人,給了美國人一個真實的紀錄片,和一堆讓美國人流口水的美食。美國人突然發現,在與日本人的戰爭中,中國是一個很重要的盟友。
畢竟,中國人牽扯住了日本人絕大部分兵力。並且,中國人似乎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糟糕。在《音樂之聲》風靡美國,征服了大多數孩子和家長的心後,很多美國人對於華人的戒備之心也被大幅度的削弱。對於許多美國人而言,華人的惡習,大都是道聽途說,而華人的形象卻是在電影中真切可見。相信哪一個自然是不言而喻。
而在此風潮下,餘生自然呢要主動站出來,對著公眾媒體表態:“我當然不喜歡排華法案。當然,羅斯福先生的提議已經證明,美國是一個敢於認錯的國家。所以,我對排華法案的廢除很有信心。”
餘生覺得這樣的評價對美國人而言,還算是中肯。在後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