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部分,穿越之一品公卿,炒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皆對魏子期嘖嘖稱歎,盛讚他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而在此期間,薛衍也敏銳的發現魏子期好像更懂自己的話,有些時候根本不用自己說出口,魏子期已然明瞭自己的意思,所作所為亦愈發的相合默契,似乎突然之間兩人的契合度更高了。在一起共事的感覺也更好了。

這樣的感覺讓薛衍暗自奇怪了好一陣,最終也不知道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只能推脫於魏子期帶兵圍剿了突厥王庭後,突然開竅了。

因為大褚朝軍方的將領們都在忙著閱兵一事,薛衍雖然紙上談兵的提了一些軍訓的方案,但他始終沒有正式上過戰場,也沒有打過仗,在軍中並無威信,也就不好摻和太多。便趁著高昌國等二十九個屬國皆在長安的時候,不斷至鴻臚寺拜訪。期望能從幾個屬國內得到一些農作物和經濟作物的種子,豐富一下大褚的餐飲文化。

比如元朝時期才傳入我國的胡蘿蔔,在後世伊朗阿富汗一帶已經種植五千多年但卻在清末民初才傳入我國的洋蔥,去歲朝會時薛衍特地提過的西瓜,在南宋時期才第一次有文獻記載的哈密瓜,以及在高昌國已經大範圍種植但是在中原卻很少見的棉花……

這些西域屬國的使臣們在見識過衛國公世子的吃貨屬性後,不免瞠目結舌。不過在大褚準備秣兵厲馬威懾周邊屬國的重要當口兒,這些西域小國的使臣們樂得用本國的一些風土特產或者從更西面的國家引來的小東西討好這位明顯位高權重,深受聖寵的貴族少年。

於是在大褚武將們風土黃沙的進行緊張的閱兵演練的時候,薛衍也沒有閒著,他已經同這二十九個屬國的使臣們簽訂了大概是大褚也是歷史上第一封“國際聯合組織農作物互通有無協議”,協議中詳詳細細的記載了薛衍向幾個國家購買農作物和經濟作物種子的各項條款,其中還記載了這些屬國的商人們必須在什麼時間,帶來多少種子給薛衍,而薛衍需要支付他們多少金錢……

雖然薛衍只是朝廷正六品的官員,平日裡也很少上朝,很少參與正經的朝政殿議。不過因為他一直致力於“生命在於折騰”的信條,導致滿朝文武都很留心他的一舉一動。因而薛衍與二十九個屬國簽訂的“買賣合同”也很快的傳到了永安帝和諸位朝臣的耳中。就連一直在興慶宮悠閒養老的太上皇都從裴籍等老臣的口中知道了一些音訊。

眾人好奇之下,少不得將薛衍召入宮中詢問一二。薛衍見問,也毫不遮掩的說明了自己的打算。期間著重強調了種植棉花對於中原經濟發展的必要性。

聽了薛衍的一席話,永安帝與諸位朝臣或有重視的,或有不以為然的,薛衍見狀,只得笑言道:“有道是民以食為天。衍人微言輕,也不懂得什麼朝政大道理,只是盡我所能罷了。何況咱們大褚能吃的東西多了,餐桌上的菜餚也豐富一些,難道不好麼?”

眾朝臣聞言,自是一笑了之。除少數幾位目光長遠的大臣外,再沒有人把薛衍的話當回事兒。

不過身處後宮的魏皇后倒是對薛衍提起的棉花很感興趣。魏皇后身為六宮之主,為了給天下婦人做表率,每年都會在宮中扶桑養蠶,紡績織布,更知道棉麻之物對於百姓的重要性。因而在聽聞高昌國所種植的棉花比中原的更好時,不免有些心動。

她也想親自種植一番。因而向薛衍明言,希望高昌國的棉花種子運回長安後,薛衍能帶入宮中一些。

薛衍對於魏皇后的要求自然答應下來。因魏皇后提起紡績之事,薛衍少不得又想到後世看文獻記載的有關於織錦織緞的一些資料,知道織錦分為經錦和緯錦兩種工藝。經錦就是以經線起花,緯錦就是以緯線起花。

大褚以前的錦緞——比如漢錦這一類,都屬於經錦,之所以色彩不如後世的華貴絢麗,大抵是因為此時百姓織錦織緞,習慣於用經線起花,而經線固定在織機上以後便很難改動,所以相對而言織錦的花樣也比較單一。

自大褚以後的錦緞則多用緯線起花,這樣一來,在織錦的過程中,也可以不斷調整添改不同顏色的緯線,使得織出來的錦緞色彩更加鮮豔,圖案更加豐富。

薛衍曾在後世的博物館中看過的幾幅聯珠對馬紋錦和聯珠對孔雀紋錦,都屬於以緯線起花的斜紋緯錦。

只需這麼簡單的改動一下起花的經緯線,就能得出更好的錦緞,薛衍這麼一想,便將這些話告訴與魏皇后。魏皇后乃是長於紡績女紅的人,聞聽這一番話,倒是如醍醐灌頂一般,立刻明白了過來。雖然還未曾親手實驗過,不過魏皇后以自己的經驗推想一二,立刻相信了薛衍的說法。準備回頭同宮中的繡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虐愛:強寵公主

大刀闊斧

傾心凰女

1

梁蕭升官記

可否出離

犯罪偵探決定拯救世界

尤絨

小蘑菇

一十四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