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水三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4部分,落魄嫡女升職記,擊水三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說是花;這時節也不能真見了花的;只是這種花霍夫人當年得來不易又用心養過;縱然如今只見稀疏的枝葉,也能認出是什麼花來。
霍夫人慢慢拿起帖子看去,倒是中規中矩;沒有半分刺探威脅的意思。
到底是經過了這些年的人了;霍夫人可不比小年輕的;見了事兒就先慌慌張張地找人來對證的;做那此地無銀三百兩的事兒。
“周家的太太又來了?”霍夫人問道。
“聽門房上的說;這回倒是沒有。”回話的是二門上的一個媳婦。
霍夫人冷笑了一聲;心中暗道:“果然當是拿了我的短處了,在家等著我急急請她來問的。”
想罷,霍夫人對正等著話的媳婦道:“你去回周家來的;就說我還是不得空。”
等那媳婦走了,霍夫人卻在給霍韻準備的賞春會宴請名單上,添了周馮氏的名字。
周家來的人,就是上回來同南陽伯府退親的,周馮氏身邊最得用的管事嬤嬤——劉婆子。
這劉婆子一直停在門房處,等裡頭傳出了話,立時就回周家去了。
回到周家,劉婆子連口茶都來不及吃的,就被周馮氏傳去了。
周家正院上房裡,周廣博和周馮氏正等著。
劉婆子的字不漏的一概細細說了,在鎮遠府的情形。
聽罷,周廣博和周馮氏都倍感意外的。
揮退了劉婆子,周廣博對周馮氏道:“沒道理,難不成是你想錯了,那花根本就沒什麼貓膩?”
周馮氏抿著嘴,咬著牙思忖了片刻後,道:“不可能,我那堂姐又不是什麼愛花呀草呀的人,絕不會做這無用功的。不成,我定要是試出那花有什麼不妥來。”
周廣博卻擺手道:“那些枝葉都被我們切爛揉碎,蒸煮燻烤都使過了,還找人來吃過了,都不見有什麼不妥,事兒應該不在那花上了。”
周馮氏不管周廣博怎麼說,一意孤行道:“既然都不行,那我就是尋遍京城裡的人問,我就不信就真沒人認得這花的。”
可話說,周馮氏又是怎麼得來的花?
這要從周馮氏居心不良,藉故回大將軍府說起。
這大將軍府裡,馮老將軍健在,除此之外,霍夫人前頭還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下頭一個弟弟。
姐姐遠嫁二十多年不曾回來過,剩下的三個兄弟沒一人繼得了馮老將軍的衣缽,武不成也罷了,文也不能的,被外人道是虎父三犬子。
可見要不是馮老將軍還健在的,馮家早就家道中落了。
霍夫人的兩個嫂嫂出身官宦世家,都精明能幹得很,比她們的丈夫不知強多少,可世道如此她們也只能困在那見方的深宅後院裡,有才幹也不過都使在鍋碗瓢盆上了。
所以對於這兩個嫂子,周馮氏沒指望能從她們口中知道些什麼的。
周馮氏就把主意打在了馮家三夫人,也就是馮環縈的母親身上了。
這三夫人雖沒前頭兩位嫂嫂的精明,問什麼倒也能答什麼,可當初三夫人嫁入將軍府後沒一年,霍夫人就入主侯府去了,能知道霍夫人的事兒也沒多少。
見一無所獲,周馮氏有些不甘,無意中就走到了馮家的花房。
當年周馮氏入京候嫁時,曾在將軍府住過幾日,見過馮家養花的媳婦,如今這些年過去,那媳婦雖蒼老了不少,可週馮氏還能認出來。
周馮氏藉故問起當年的依蘭花,那養花的媳婦是個不設防就都說了。
養花的媳婦指著幾盆枝葉稀疏的花木道:“當年四姑奶奶得這花可稀罕了,一概都自己照料。後來分做了兩盆,一盆送給了鎮遠府裡的先夫人,一盆四姑奶奶自己留著。沒多久四姑奶奶也出嫁了,奴婢這才接手養了這花。說來也難怪當初四姑奶奶小心的,這花太嬌氣,受不得一點寒氣的,到了這種時節就得用火盆子給暖著,奴婢也是養了這些年,才好不容把這花給養活的,能養得開花也不過是寥寥數朵。但這花可香了,家裡的幾位小姐都曾想要過來做香包的,可到底太少了,就一直沒成。”
罷了,周馮氏要了一小株,就這麼“借”的花又“獻”給了霍夫人這佛,試探的霍夫人。
就說周馮氏在家正想盡法子找出依蘭花的不妥之處時,袁瑤帶著佑哥兒已到了南山寺的山門外。
當年,袁瑤被韓姨媽逼至南山寺時的情景仿若還在昨日,南山寺中的點點滴滴,袁瑤還清楚的記得。
掌院出於師太,主持出塵大師,香燈尼向善,小沙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