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落的滑翔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部分,趕屍筆記,不落的滑翔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從與田古道趕屍以來,我就覺得自己也變得粗俗起來,所謂近墨者黑,真是愧對朝廷賜予的生員名號,也愧對我那望晚輩成材的五叔祖。
罷了罷了,管那鬼崽妖是人是妖,姓田還是跟那淫官姓,只要他能助我們趕屍降鬼就是好小鬼。
第一卷 出師堪考 第七章 罵龍溪鬼崽妖鬥法
說來也怪,自打鬼崽妖出生以來,兩具屍體行走的速度比以往要輕快了許多,似乎有喜得貴子的喜悅。
那老嫗關於鬼崽妖的說法,我們一直耿耿於懷,總想早點應驗,但沒想到這鬼東西的靈異來得這麼早,出生第五天就作出讓我們乍舌膛目的驚人之舉。
不覺間,我們終於走出了驚騾峽,前方仍是一片丘陵,但地勢卻相對平坦,可以看到零零散散的幾戶人家,路上行人稀少,遠處炊煙盤升,雞犬之聲隱約可聞。
田古道敲響陰鑼,喊了趕屍行話。那鑼聲散開去,遠處的犬吠聲一下消失了,停頓不久,犬吠聲又起,不過那吠聲似乎沒了先前的底氣與撒野。
估摸走了兩個時辰,過了一個彎坳,卻見遠處陡然橫出一雄峻峰巒,層巒重疊,這裡就是六龍山,原來我們一直沒有走出連綿不絕的武陵山脈。
才出驚騾峽,又入六龍山。
田古道對這沒有盡頭的崎嶇山路有些失去信心,在這沒有邊際的崇山峻嶺間行走,既枯燥,又寂寞難奈,實在不是常人能幹的活計。不過,我與田古道的想法不同,我對這連綿不絕的大山充滿了感激之情。如果沒有這野莽深山,就沒有了趕屍這一行當存在的必要,沒有了趕屍這一特殊行當,我又到哪裡去積攢參加科舉考試的盤纏呢?
在我的家鄉湖南西部山區,山民一直堅守著葉落歸根的古訓。狐狸死後,尚且要把頭朝向它出生的洞穴,何況人呢!客死異地的遊子,本人的意願一定要入葬祖塋,孝子賢孫必得扶喪回籍,親友相知也都有資助此事的義務。
而這些地方貧瘠,多崇山峻嶺,山中瘴氣很重,惡性瘧疾經常流行,生活環境壞到極點,除當地的苗人以外,外人是很少去的。如果要在那上千裡或數百里的崎嶇山路上,將親人的屍體運回家鄉,難度可想而知,即使有錢,也難以用車輛或擔架扛抬,且耗費巨大,而趕屍的辦法則經濟、簡便、安全。
當然,使用“辰州符”趕屍也有地域限制,往北只到澧州,不能過洞庭湖,向東只到靖州,向西只到涪州和巫州,向西南可到雲南和貴州。因為這些地方是苗族祖先的鬼國轄地,再遠就出了界,即使法術最高的趕屍匠也趕不動那些屍體。
趕屍這口飯也難吃,別的倒不怕,最為擔心的是怕屍體發生意外,出現危 3ǔωω。cōm險情況。這次鬼崽妖的降生就讓我們驚詫不已。在臨近進山的當口,我和田古道重新檢查了兩具死屍的狀況。雖然時已秋季,還是擔心屍體腐爛,在起屍前我們已經唸了“封屍咒”,在屍體上敷了辰砂,並噴了靈水。但這靈水只能管七天,七天過後,又得重新唸咒敷砂。
如果屍體腐爛變臭,不但向喪家交不了差,還會影響我柳氏趕屍門派的聲譽。一旦屍體腐變,輕則難以作法行走,重則發生屍變。
鬼崽妖在一旁看著我們作法封屍,不哭不鬧,我發現這傢伙的頭頂邊緣的頭髮長了一倍,以圓周狀包繞著頭上的小禿頂,看上去有幾分小老頭的架勢。
打點穩妥,我們朝六龍山行進。
六龍山一望無際的竹海,在風中漾著綠色的波浪,起伏的綠浪間升起薄霧,山腳是如錦似緞的錦江。錦江是沅水的支流,錦江水在山野間稍作盤旋,就奔往沅水而去。
走至近處,竹林瀰漫著淡淡竹子的清香,林間幽徑,澗水潺潺,竹葉沙沙,陽光從葉縫間瀉落。溪流、峽谷、峭壁、山澗,一步一景,處處有風光。倘若不急著趕屍,這裡倒是個讀書休養的好去處。這裡集居著苗、土家、侗、仡佬、滿等民族,他們從峭壁間鑿出一條條通往山外的通道,猶如一條條玉帶繞在山際,連線著大山與外面。
眼前這片浩瀚的竹海,雖說風光迤儷,卻讓我與田古道心感不安。
因為竹枝陰氣重,是藏汙納垢的地方,何況一片竹海,更容易招來不乾淨的東西。我們決定打破晝行夜伏的規律,趁著朗月的亮色而行。
停歇之間,來到了一個叫做罵龍溪的地方。
罵龍溪有些來歷。
以前六龍山上有六條黃龍,相邀錦江中的三條青龍來一山洞相聚,九龍來到洞中,見這蓬萊仙境般的洞府,頓時私慾大發,都想將洞府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