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幻天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9部分,見鬼現場回頭看身後,夢幻天書,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少將寡不說。整個城池幾乎是形同虛設。蕭太后一鼓作氣,帶兵疾功,不到一日就把整個遂城給圍的水洩不通,破城之日,指日可待。

楊延昭雖是名將,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即便將城中所有的青壯年都給召集在一起,也很難對遼軍的圍攻形成有效的反擊,楊延昭只能是等待援軍前來,別無他法。

對於楊延昭的困局,蕭太后是瞭如指掌,她親臨現場指揮作戰,極有信心的在北宋援軍到來之前把遂城給拿下。

如果城池堅厚,那或許還有的一拼,怎奈遂城的城牆都是用泥磚所砌,不要說禁不住遼軍的“轟天雷”(筆者按:遼軍攻城的一種重要武器,利用槓桿原理,將裝滿鐵定、碎石的“炮彈”射向城池,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該種武器威力極大。),就連遼軍的強弩也是抵擋不住,史書記載:箭到牆破(一支箭射到牆面上,那牆面就會被射穿。)。在蕭太后的強攻之下,楊延昭基本上是被逼上絕境了,有了與遂城共存亡的打算……

事情到這裡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很多人都認為接下來的一幕是很多小說家、歷史學家杜撰出來的,但恰恰接下來的情節是出自史書《釋氏宗卷論。真宗》(編者按:該史書可能作者勘記有誤,與之相對應的應該是《釋氏論》,為宋真宗皇帝的親手手卷),也正因為這部史書,讓後面的學史之人誤以為包拯和楊延昭是同時代的人,其實不然。具體的細節是這樣的:延朗(即楊延昭)睏乏,臥榻而眠,突煙霧四起,延朗驚,誤為城破(大致的意思是:楊延昭極為疲勞,到床上去睡了,忽然屋內出現了很多煙霧,楊延昭大驚,誤以為遂城被遼軍攻破了,於是起身準備迎敵。)……綽影顯人,生,形魁梧、劍眉、角入鬢,唇耳皆厚,睛如猛虎。遂問何人?曰:肥東。何來?曰:注水於郭,可禦敵……延朗頓悟,叩拜於肥東,肥東避身不受禮曰:應為之,後世之人,不受禮……延朗遂記,報朝廷,僅君知……(大致的意思是:在煙霧中出現了一個人,只見這人體型魁梧,雙眉上翹,直入髮鬢,嘴唇很厚實、耳垂也很長,一雙眼睛熠熠生光,如同老虎一般。楊延昭沒見過這人,很面生,於是便問其是誰?那人說自己叫包拯。楊延昭問他怎麼會到這裡?包拯說是來獻守城的良策:將城牆都灑上水,這樣就可以輕鬆禦敵,楊延昭一想,隨即明白了其中的奧妙,連忙要向包拯叩謝,包拯連忙避開說自己是一個後輩,不能受此大禮……這場戰事結束後,楊延昭要給朝廷寫戰事、戰功,就把當時發生的一幕彙報給了宋真宗,宋真宗得知後,秘而不發,在朝廷裡,只有宋真宗自己知道這件事情。)這是史書上記載的一些大概,所謂的注水於郭,就是讓楊延昭動員士兵和百姓,將水澆灑在城牆之上,由於是暮冬初春時節,天氣寒冷,所以沒多久整個城牆上就結冰,讓城牆變得堅硬不說,還讓爬牆攻城的遼兵大吃苦頭,因手滑摔死摔傷的遼兵不計其數。蕭太后久攻不下,眼見北宋的援兵馬上就要到來,生怕腹背受敵,不得已,只能是丟兵卸甲,潰不成軍的撤退了。此次戰役,楊延昭因功升為莫州刺史,終宋真宗一朝,都是對楊延昭厚恩不斷。當然,楊延昭也把包拯獻策的事情跟宋真宗說了,但不知為何,宋真宗都沒把這事給公開,而是記錄在自己的私人筆記之中,到仁宗朝時期(天聖五年),包拯進士及第,仁宗看到了包拯的外貌及出生地,才想起父親的私人日記中有這麼一個人的描述,於是召見了包拯,詢問此事,包拯的回答也非常有藝術性,他是這麼回答的:“與楊刺史神往已久。”(楊延昭在包拯14歲的那年就去世了,兩人在現實中不可能相見。)隨後在仁宗的追問下,包拯將遂城之戰的每個細節都說的清清楚楚,宋仁宗大驚,直呼包拯能知陰陽兩事(這也是後人常說包拯能斷陰陽的最初依據吧!)。

因為包拯這個事情,讓後人誤以為楊延昭和包拯是同時代的人,誤以為包拯能斷陰陽,神奇之處,讓人嘖嘖稱奇。但這只是包拯一生中最為普通的一件靈異事情,還有更為神奇的,讓筆者娓娓道來。

包拯的偉大,足以讓後人頂禮膜拜。在包拯死後,後人為了紀念他,建造了很多有關跟包拯有關的建築以及和包拯有關的地方都改成和包拯有關的名字。如開封包公祠、合肥包公祠、開封包公坑……但這裡本人要說的一個地方或許有些讀者已經去過,已經聽說過,其詭異程度不亞於任何一宗靈異事件——合肥的包河。

去合肥包河旅遊和公幹的朋友,無論再怎麼忙,都肯定要吃兩樣東西:包河的藕和包河的鯽魚。(未完待續)

第360章 番外篇:關於包公的那些靈異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借蝶殺人:蝶葬

打死也不說

黃帥心語

九十八度

大神夫人狠彪悍!

巴喬的中場

誰讓這小子契約雙胞胎校花的?

夢見星辰s

卷死後他穿成了天才兒童!

懷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