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8部分,末世之活著,小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國家有些關聯得了支援的。比如原本應用最廣的X度,現在就出了一個種植技術寶典,還做了一個城市室內陽臺種植全集。即使好多地方的網路已經崩潰了,點選量仍舊十分可觀。
掃了幾條新聞,宋希關了電腦。新聞大多是真的,或許偶爾有些誇大,比如各地溫室的收成產量。為了穩定民心,也可以理解。但那些新聞大多報喜不報憂,總會有一些隱瞞。比如各地遭災死亡人數,各地屢禁不止的大小亂子,以及作亂被處決的人數。自然,也是為了穩定。
宋希收到一條簡訊,陳小胖發來的。一條網上早就過時的小笑話,加了許多表情符號。宋希看得一頭霧水,就把手機丟給了穆允崢。
穆允崢看完,臉色變了變,轉身就去找了糖糕。
戰友兩個關起門來研究了一下午,得出一個不太好的訊息。
穆允崢說:“海平面比冰川融化的時候上升了十二公分,而且還在繼續上升,速度也在加快,現在每個月差不多在一到兩公分。”
宋希呆了。
國家人口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平原區,平原區的海拔是多少來著?
宋希只想到一個詞。滅頂之災。
一個月一到兩公分而且還在加速,那麼一年就能上升十二到二十四公分甚至更多。只要三五年,只怕東部平原都得淹沒在海水之下。
平原區幾個億的人口呢?
內遷?
以內陸高原區並不肥沃的土壤和乾旱少雨的氣候,養得活那麼多人嗎?
宋希在地圖上點了點自家的大致位置,再比劃一下東面大片平原,心裡有些發涼。
他們家的位置倒是不用擔心,正處在兩個階梯的相交地帶,往東是華北平原,往西翻過群山就是黃土高原。山腳下的村子,海拔不高不低,兩三百米的樣子。
宋希就想起了早前用一筐蝦跟他換了幾罐羊奶粉的漁民。
穆允崢走過去,拍了拍宋希肩膀,見人沒反應,就用力捏了捏,把人從呆愣中捏醒了。
宋希說:“我覺得我知道我老頭兒為什麼會死了。”
穆允崢靜靜地看著宋希。
宋希說:“早年身體落下毛病是一個,我懷疑是給人逆天改命遭了反噬。十五歲以後我有了獨立生存能力老頭兒不再擔心是一個,窺探天機是一個。我想起來了,最後那半年,老頭兒已經很少用我的血了,給我囤了許多東西,還一遍遍告誡我宋家家規——軍人免費。上次小師叔給了我啟發,賺功德,是保我命的最大底牌。養我十五年,老頭就帶著我攢了十五年功德。”
宋希越說越難受,只覺得胸口悶悶的,漲漲的。
穆允崢說:“去給父親上墳。”
兩人拿了東西,半夜出門,給養父上墳。
這次穆允崢只磕了三個頭就避開了,只留了宋希一個人坐在墳前。
上墳回來,宋希一連消沉了好幾天。
九月十日,下了一場霜,溫度一下子降了七八度。
村裡人都有些發慌。
地裡的莊稼再過些日子就能熟了,可千千萬萬不能再降溫了啊!
溫度降了一天就回升了,很多人都鬆了一口氣。
宋希看著外面地裡的蘿蔔白菜有些犯愁。小半畝冬小麥,一畝土豆,一畝地瓜,收完以後就種了蘿蔔白菜。時間上比較亂,拔完麥子種的長得最好,挖完地瓜種的還很小,一場霜凍下來就有些打蔫。至於那一畝多黏高粱,現在看著還好,就是長得不夠飽滿,還不到收割的時候。
九月十五日,下起了小雨,夾著細小的雪花。
宋希趕緊把種的最早的小半畝蘿蔔白菜蒙上了中棚,後面的眼看著是不中用了,就不管了。
一天雨夾雪之後轉了小雪,一下兩天,氣溫也更加愁人。白天出了太陽會升到七八度左右,化凍。晚上會再次降到零下兩三度,結一層薄冰。
宋希把黏高粱收了回來,收拾好以後一過秤,五百多斤。一畝半還多的地,比往年一畝地打得還少。高粱粒都有些發癟,今年的藥酒是不能指望這一茬高粱了。
村裡人也把玉米收了回來。兩個棒子,第二個幾乎全是癟的。第一個尖尖上也是癟的,底下的長得也不太飽滿。
全根叔捨得上肥,用了雙地膜,一畝地有六百斤出頭。只用了一層地膜的人家,一畝地上了五百五十斤的都沒有。
來做短工的人也都安安靜靜的,只管埋頭幹活。幹一天的工錢降到四斤糧不管飯也沒人說什麼。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