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4部分,末世之活著,小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廚房,沒多久端出三碗雞蛋羹。巴掌大的小碗,一碗一個蛋。
鄭昶媽想推辭,又實在捨不得兩個孩子,最後紅著老臉接了碗,把孫子孫女抱到一起,一點一點餵了起來。一邊喂一邊偷偷掉眼淚。兩個孩子都快兩週歲了,早就開食了,可長這麼大就沒吃過什麼好東西。家裡有點餘糧都拿去換牛奶了,兒子和媳婦一天三頓吃地瓜土豆,吃得胃裡直反酸水,玉米麵卻一點兒都捨不得吃,要留給他們老兩口。
宋希顛著吃完蛋羹就往他身上爬的李素,說:“那幾只雞下蛋不勤,一天一個蛋供不起,隔三差五來一個還是可以的。別屈著孩子,這時候營養要是跟不上以後會長不高的。”
怕人不自在,又說:“我家裡活計多,什麼時候鄭昶閒了就過來幫個工,幾個雞蛋還是能給他閨女兒子賺出來的。”這家人人品都不錯,鄭昶又有眼力見,每回碰上鍘草都直接上手,那活計髒得很,他每次都是能躲就躲。
“要有事兒你儘管叫他,小昶別的不行,力氣還有一把。”鄭昶媽微笑著應了,心裡又是感激又是難過,卻又慶幸他們家那個傻兒子娶了個好媳婦,交了個好朋友。
中午,宋希把短工的飯食送了過去。正趕上割麥子,這次的短工不少,除了幾個在這裡做熟了的當地人和南方人,還有幾個從天暖以後就一直留在附近討生活的流民。
每人兩個饅頭一個地瓜一碗菜,那幾個流民都只吃地瓜,饅頭最多咬兩口,菜是一口都捨不得動的。有一對小兄弟,大的不過十七八歲,小的也就七八歲。哥哥拿了地瓜,又掰了半個饅頭,把剩下一個半兩合面饅頭和一飯盒菜都給了弟弟。弟弟捧著飯盒,給哥哥夾一口自己吃一口,哥哥不吃自己也不肯吃。
宋希看了片刻,端著兩個空盆叫上穆允崢回家了。
穆允崢說:“東北除了玻璃農場必須的人手,基本都南遷了。東南沿海也往內陸遷了一批人,咱們這邊還好,博海是內海,華北平原也要比長江下游那邊海拔高一些,還影響不到。”
宋希沉默一下,問:“這樣大範圍的移民,秋後怕是又要加稅了。”去年他們這邊畝產六百斤交稅一百五十斤,差不多已經是極限了,再加稅怕是要亂了。
穆允崢搖了搖頭:“不一定。”上個冬天折損的人口太多了,有很多地方都出現了絕戶村絕戶鎮,甚至還有絕戶縣。內遷的人口首先就填充了這些地方,只要今年氣候不太糟糕,有一季收成便能養活許多人了。
七月中旬一個午後,糖糕一臉興奮地把宋希從藥房拖到了院中掛著溫度計的牆邊。
三十一度,可以說是這幾年夏天最高的溫度。
所有人都高興了起來。
雖然緊接著一場雨又讓溫度降回到了二十五度左右再沒升高過,不過,總是一個好現象,哪怕這次氣溫回升短暫了一些。
媒體上把這次華北短暫的高溫報了又報,專家甚至預測了一下華北平原今年秋天的豐收前景,各地政府也加強了宣傳。效果還不錯,從冬天以來就亂起來的民心也安定了許多。
唐叔刷著網上的新聞,感慨:“希望今年有個好收成,哪怕多出來的全部加成稅呢!”天災面前個人的力量太過渺小,即使小宋那般能幹,護住身邊人之餘也不過能勉強照顧一下週圍方寸之地罷了。只有國家力度足夠,老百姓的日子才有保證。像外面那些亂起來四分五裂甚至已經從世界地圖上消失的國家,天災之外,又有多少是因為人禍!
穆允崢帶著小多進了一次山,只在山邊上轉了轉就回來了。
宋小多哼哼著在宋希腳邊趴了下來。
宋希摸摸宋小多狗腦袋,對這一人一狗的空手而歸表示理解。
山裡以前有老虎,大概是被人弄死了。來了狼群,被剿了。前幾年的毒蛇也隨著這兩年的低溫幾乎絕跡了,野豬也輕易碰不上。
沒了威脅,進山的人就多了。
有得了閒的村民,想著好歹尋摸些東西給家中老人孩子改善下伙食。
更多的是縣城居民和還沒攢下家底的移民,再就是過來討生活的流民。
能入口的一概不放過,找不到吃食也能砍一些柴留著冬天燒火取暖。山裡凍死的樹不少,被砍光後活著的樹也遭了秧,砍樹枝,扒樹皮,要麼整棵樹砍回家。去年冬天太冷,被凍了一個冬天的人都被凍狠了嚇怕了。
糖糕說:“男神種的樹都被砍了?”
宋希不是很在意:“那年夏天雨水多,我怕有泥石流才種了樹。這幾年都不怎麼下雨,想來問題不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