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5部分,武夫當國,淋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情況,可見這次會議非同小可。
“督軍大人客氣了,事關重大,維庚自然不敢有多耽誤。”陳維庚快速的說道,臉上顯出了幾分迫不及待。
“今日凌晨,貴陽那邊已經來了一封電報,看來麗江之晤諸位談的並不容易呀。”唐繼堯先一步說道,說完之後他眉宇之間的躊躇之意更進一分。“說說吧,具體是怎麼回事?”
“貴州劉督軍的意思是以我雲南馬首是瞻,廣西楊司令和劉司令卻認為目前國內聲勢有變,再加上陸榮廷那老匹夫態度曖昧,有傳聞實質說廣西督軍府已經在與北洋政府密謀了。至於四川那邊,熊總長和趙、黃兩位司令部似乎有意見不合的地方,而且兩年前北洋軍調撥陳宦、吳光新二人入川,佔據川東和重慶,目的不言而喻。”陳維庚連忙說道。
劉督軍是指劉顯世。楊司令和劉司令則是楊希閔、劉震寰,楊希閔本是滇軍在大革命時期派往廣西馳援的一支部隊,如今佔據廣西西北部分城鎮,名義上仍舊尊命於雲南督軍府,然而實際上儼然成了獨樹一幟的地方小軍閥;至於劉震寰是早年追隨革命軍在廣西起義,後來與革命軍劉古香一起掌握著一支武裝部隊。
楊、劉二人在廣西都只是小勢力,楊希閔的部隊不足兩千餘人,部分軍火供應還得依靠雲南來提供支援。劉震寰的革命軍雖然人數稍微多一些,差不多四千餘人,對外甚至還曾稱有七八千人,但正規軍少之又少,大部分還是各地哥老會的人馬,質素可見一斑。
然而如今為了籌謀大事,再者真正掌握廣西乃至廣東大權的陸榮廷又是一個典型的投機分子,這會兒見北洋政府聲勢浩大,根本不把麗江會議放在眼裡。也因此,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哪怕楊希閔、劉震寰勢力再小,也必須好好的拉攏。
自清末末年開始,四川的情況便一直混亂不堪。因為川蜀之地地形複雜,交通不便,誰手裡有幾百個兵便能佔據一個城鎮“自立為王”。尤其是大革命過後,四川省內的情況愈發不清楚,渾水摸魚者比比皆是,弄得四川現在遍地都是軍閥。
不僅如此,當年大革命為了馳援四川,雲南、貴州都曾派遣部隊入川。後來大革命成功了,這幾支滇軍和黔軍也沒有返回本省的打算,反而就地佔據四川的一城半區做為地盤。也因此,四川本地的軍事力量還是非常忌恨這些外省部隊,只可惜省內亂的不行,互相明爭暗鬥之餘,少不了要引用外援來鞏固彼此的統治,久而久之愈發讓這幾支滇軍、黔軍有了落地生根的嫌疑。
熊總長便是四川民政總長熊克武,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熊克武是擁戴南方革命陣營,可身為四川本地的軍閥勢力,對於雲南增派到四川的趙又新、黃毓成兩路人馬多少還是有衝突。
聽完陳維庚的介紹之後,在場所有人腦海裡都已經有了一個很清楚的局勢構架。表面上西南四省還是有反對帝制、堅決倒袁的勢力,論武裝軍事力量也不算太差。但是在統一的旗幟之下,彼此之間的縫隙仍然十分明顯。再加上北洋政府一早就有所防備,四川、廣西、湖南都早早佈下了重兵。
“葉洲,你直接告訴我,其他三省可否真有決心?”緩緩吸了一口氣之後,唐繼堯略顯出幾分不耐煩的樣子,直截了當的詢問道。
“唉,雖然大家表面反應都很積極,說只要有人願意站出來領導,一定竭力響應。不過開了三天的會議,任誰都沒有說出一個具體響應的計劃,更沒有一個人能給出一個準心。倒是熊總長的人跟趙司令、黃司令吵個不休。還有那楊大人,一直催要下一年的軍費。只怕,所謂的起事也都只是信口雌黃,一個個還是寄希望坐山觀虎鬥,見風使舵罷了。”陳維庚十分無奈的說道。
“早知道這些人就只會耍嘴皮子。”一旁的李友勳憤恨的說道。
“不過,見風使舵本在我們的預料之中,關鍵還是要有勢頭,只要帶起了勢頭,其他四省必然還會跟風而來。其實早先在下已經收到了一些風聲,北洋政府並非人人都順意袁世凱目前的所作所為。只要聲勢夠大,北洋內部必會自行風崩離析。”顧品珍鄭重其事的說道。
北洋內部各派系之間明爭暗鬥的事情,對於一些稍微懂政治或者活躍在這一塊的人們來說,都已經不是什麼大驚小怪的秘密。從二次革命那會兒開始,北洋內部的分歧便已經愈發明顯,先是吳佩孚不滿湖南都督的任命,後是曹錕懊惱丟了直隸都督的位置。就連北洋元老段祺瑞、馮國璋二人之間也時常爭風吃醋。
不說遠的,單說最近這段時間的情況。北洋政府好不容易培養出一個像樣的後起之秀,袁世凱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