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9部分,武夫當國,淋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開始信任對方,整個過程全部都是在演戲罷了。現在回想起來,他倒是覺得自己很有演員的天賦,無論是情緒還是面部細微動作,都把握的很到位。
他最終並沒有正面給予胡毅生關於反帝反袁的答覆,而是精心安排了一些並不嚴格的措辭,來暗示自己確實有反對帝制的心思。不僅如此,他還明示胡毅生自己目前手中還掌握著昔日舊部兵權,只要時機成熟,振臂一呼便能召集數萬人馬圍逼京城。
在好幾次會談之中,他都再三強調“時機成熟”這四個字,同時也很直接的詢問中華革命黨對反帝制的革命活動計劃。只可惜胡毅生雖然很想表現一番中華革命黨的決心及其相關籌謀,可問題是目前連經費問題都沒能解決,又何談詳細的計劃呢?
胡毅生只能很尷尬的用革命行動需要保密為理由,暫時敷衍了事了過去。
不過為了拉攏袁肅,胡毅生還是儘可能的放出一些大話,將原本還是懸而未決的事情當作八九不離十的事情來說。他告訴袁肅西南諸省的各位督軍對帝制一事都十分反感,已經在秘密開始籌劃發動武裝倒袁的行動,而且所有細節都由中華革命黨參與其中,可謂是強強聯手,縱然不可能一路北伐至北京,但在南方製造大動靜、牽制北洋軍還是很有把握。
袁肅並不在乎現在西南諸省與中華革命黨究竟協商到什麼程度,只要最終能策動西南諸省發動倒袁的行動,自己的計劃便能很快得以實現。
於是,他在最後幾天又向胡毅生做了進一步的暗示,基本上算是預設自己會參與倒袁的行動,如今只需要西南諸省和中華革命黨率先打出聲勢來即可。
胡毅生不是什麼文縐縐的人,一定非要得到袁肅親口承認方才算數。對於他來說,現如今袁肅都能把話說到這個份上,已經足以顯出了誠意。於是不管是從表面上還是內心中,他都沒有任何感到懷疑的地方,相反還有隱忍不住的興奮。
就在胡毅生離開天津的第三天,旦賞莊忽然來了一位赫赫有名的政界宿老。
自民國成立之後,國家改頭換面,昔日不少政治場上的名士如今退居幕後,或在租界或回故里過著清閒的日子。天津與京城相隔不遠,又是銜接國內國外的重要海陸樞紐,再加上中西文化的貫徹融合,自然成了許多退休政客寓居的地方。
從三月份袁肅搬遷到天津之後,漸漸便與寓居在天津的許多前政治名宿、社會賢達,又或者現在依然掛著一些名譽頭銜計程車紳們有所來往。有時候各國租界董事局或者領事館舉辦宴會,同樣都會邀請包括袁肅在內的中國名士到場參加,單單是在這樣的場合都能增加彼此的聯絡,久而久之也算是結下了一定的交情。
而這次突然造訪袁肅的人不是別人,正是與北洋三傑同資歷、同輩份的徐世昌。
從小站練兵開始,徐世昌便一直追隨袁世凱,即便是在袁世凱遭到清廷猜忌,甚至險些招惹到殺頭之禍時,都是由徐世昌在朝中上下奔波走動,為袁世凱求情說理,最終才使得袁世凱可以全身而退。待到民國成立之後,袁世凱一直力邀徐世昌出山,而徐世昌本人同樣不甘寂寞,鞍前馬後在北洋政府內部打理了許多事。
直到去年年中傳出帝制的傳聞後,徐世昌總覺得這件事風險太大,害怕被袁世凱拖累而選擇辭職暫避天津。但實際上任誰都很清楚,徐世昌這個書生出生的政治家同樣心懷不小的政治野心,否則後來也不會在安福俱樂部的扶持之下出任大總統。
現如今,徐世昌對袁世凱的說辭是自己年事已高,希望能好好休息一陣。即便袁世凱再三挽留,甚至在徐世昌寓居天津期間還多次發來電文邀請復職,依然還是改變不了徐世昌的心意。對於徐世昌來說,哪怕現在國內風聲再偏向北洋政府,哪怕籌安會和政府喉舌宣傳造勢的再厲害,推行帝制終歸是倒行逆施。與其要去冒這樣的風險,還不如暫且置身事外,即便到時候帝制成功了,一兩封書信的功夫照樣還是能夠再返回政壇。
此次來到旦賞莊,自是受了袁世凱的委託前來試探袁肅。
徐世昌與袁世凱交情不淺,即便是在歷史上袁世凱帝制失敗之後,徐世昌同樣還是很同情和關心袁世凱。現如今無非是走訪活動一下的小事情,他自然沒有理由拒絕。
在天津的這幾個月裡,袁肅同樣跟徐世昌是有所來往,不過畢竟資歷和輩分相差了一段時間,交情還沒有到達那麼深的地方。此次徐世昌主動登門造訪,起初他還並沒有猜出對方的意思,但是談話沒多久之後,自己心中便已經有了一些猜測。
於是從始至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