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部分,武夫當國,淋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想到二營交到你手裡這麼快就有如此巨大的變化,實在是讓人欣慰。”袁肅不吝讚歎的說道。
“不過就是遵照規章制度辦事罷了。袁大人今日前來有什麼公幹嗎?”何其鞏面不改色,不冷不熱的說道。
“昨日的訊息相信克之兄你已經聽說了,標部正在籌備各營剪除辮子的事宜,所以特地來通知一聲。”袁肅保持著和氣的態度說道。
“訊息自是聽說了,不過斷辮之事昨日我已經下令了,我們二營全員皆以斷辮。”何其鞏輕描淡寫的說道。
袁肅微微怔了怔,他早就該料到何其鞏在這方面會表現的很積極,本想利用這件事做一番宣傳,不過現在想來也罷,單單標部舉行一個簡單的儀式足夠了。
傳遞這個通知僅僅是一個開場白而已,他早先準備好了一些說辭,希望能夠說動何其鞏支援自己脫離二十鎮。只是在看到第二營的變化之後,他臨時又改變了主意,想來以何其鞏目前對待自己的態度來看,單純的遊說未必能有作用。
“剛才我入營的時候,見到有一隊士兵再練習拼刺,克之你可知道拼刺其實是一項很需要技術的訓練嗎?”袁肅以閒聊的口吻不慌不忙的說道。
“莫不是袁大人對這件事有所研究?”何其鞏忽然笑了起來,笑容有幾分不屑。
“談不上研究,不過倒是專門學習過。”袁肅說道,在前世轉業當警察之前,他可是在軍隊裡面待過一陣子,自然學習過現代化的拼刺技術。
“既然如此,那袁大人可曾看出來,這套拼刺的招式是出自楊健候楊公的門下?”
袁肅並沒有聽說過楊健候的名號,不過他隱隱約約記得清末民初時有一個楊門太極世家,其楊門太極拳、劍、刀等招法風靡一時。著名的奉系將領李景林正是楊門太極的門下,後來也是由李景林綜合了太極劍的一些招式,演變成一套很實用的軍用白刃戰戰術。
“呵呵,實不相瞞,我倒是沒有看出這些招式。這麼說,這些訓練的招式全部是克之兄你教導的?真沒想到克之兄你竟對武術還有研究?”
“以前在關外時閒暇無事,鑽研過一二,僅僅是略懂皮毛罷了。既然袁大人說專門學過,那還請教袁大人指點一二。”何其鞏說話的語氣有幾分心不在焉,好像根本就沒有打算誠心請教袁肅似的。
“其實我所學過並非是招式,而是一種理論。克之你可知道白刃戰時最重要因素的是什麼?或者說,怎麼樣才能打好白刃戰!”袁肅不動聲色的問道。
“士兵齊心,技術嫻熟,更兼勇氣。”
“你已經說到點子上來了。從戰略角度上來說,打好白刃戰最好的辦法那就是不要打白刃戰,因為一旦敵我陷入白刃戰,戰略層面的指揮已經失效,或者說從一開始的戰略佈置就是錯誤的。當然,當白刃戰不可避免時,最重要的是勇氣,其次才是技巧。”
“你這是什麼道理!有勇氣卻沒有技術,到頭來只能發揮一股蠻勁,不僅無法保全自己,甚至還會連累同袍。”對於袁肅這種謬論,何其鞏毫不客氣的反駁道。
“我以實戰舉例,甲午戰爭時期,清軍近乎三倍於日軍,然則清軍與日軍展開陣防戰時,敵人距離本陣三百步,清軍尚且可以開槍開炮;當敵人進本陣兩百步內,已有三成以上計程車兵開始後撤,其餘士兵則全部膽戰心驚;當敵人近本陣百步,幾乎已無清軍敢上前應戰,潰逃者九成以上,剩一成並非不逃而是逃不掉。”袁肅慢條斯理的說道。
“袁大人你想說什麼?這與拼刺又有什麼關聯?”何其鞏疑惑不解的問道。
“清日之戰清軍並非沒有與日軍白刃肉搏的先例,只是基本上每次都是以慘敗收場,因為在白刃肉搏展開之前,清軍士兵早已失去繼續作戰的勇氣。在戰場上日軍可以一人之力對付清軍數人,為什麼能夠如此?難道日軍有三頭六臂嗎?就算清軍實力再不濟,正所謂一拳難敵四手,眾人合力圍攻一人,也足以打得日軍抱頭鼠竄。”
“袁大人的意思我明白,不過話又說回來,甲午之前清軍早已腐化不堪,兵士怕死、將領無能。只是此一時彼一時,袁大人你所強調的勇氣為重僅僅是站在側面說正面,要想讓士兵們在白刃戰時力壓敵軍,終歸還是要有本事才是。”
“試問克之兄,擁有熟練拼刺技術計程車兵難道就沒有貪生怕死之輩嗎?白刃交戰往往發生在一瞬之間,而在這一瞬之間必須有一股爆發式的底氣才能推動士兵拼命廝殺。”
聽到這裡,何其鞏一時竟然無法反駁袁肅的話,但是這不代表袁肅說服了自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