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令夕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部分,金庸傳奇,朝令夕改,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乃至他的小說,他的辦報事業。如果不瞭解現代中國歷史的風雲變幻,就不能體味其中的酸甜苦辣。但從他五十年代的一些隨筆中,還是可以看出金庸較認同大陸這一邊,字裡行間,處處流露出強烈的民族感情。

五十年代初期,金庸曾以“林歡”為筆名,在《新晚報》副刊上開設“下午茶座”,主要是撰寫影評。這些文章現已很難見到,“但曾讀過的人,都說文筆委婉,見解清醒,是一時之選。”(倪匡語)

由於撰寫影評,他與電視界有了較多的聯絡。他曾作過編劇,也作過兩部影片的導演。他編的第一部劇本是《絕代佳人》,由著名演員夏夢主演,曾經獲得北京文化部金章獎。據說,三十多年後金庸重回上海,當地招待他看的影片就是這部《絕代佳人》,銀幕上赫然出現“長城電影公司出品”,“查良鏞編劇”的字樣。除此以外,還有《有女懷春》、《王老虎搶親》、《蘭花花》、《午夜琴聲》等,前二部是他擔任導演的。

如果一切順利,金庸很可能成為一名出色的導演。但是,長城電影公司的政策較為重視社會教育意義,對於影片限制較嚴,金庸感到難以發揮自己的創作思想,尤其在他編的幾個劇本未能透過審查時,便萌生了去意。但要自辦電影廠,經費相當巨大,於是,便想到了辦報辦雜誌,成本較低,又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明報》等一系列雜誌、報紙就這樣開始誕生了。

五十年代前期,金庸曾想當外交官。他當時發表過關於外交及國際關係方面的文章,受到中國國際法權威梅久璈所賞識。又由於在《大公報》工作的關係,與喬冠華有過一段交往。喬冠華在解放後擔任中國首任外交部部長周恩來的秘書。

經過輾轉介紹,金庸來到了北京的外交部。喬冠華對他說需要像他這樣的人才,但由於他出身地主階級,必須先在人民大學受訓寫自傳交代,然後才能到外交部工作。金庸考慮再三,覺得自己的客觀情況不適合從事此項工作,便放棄了當外交官的念頭,重回《大公報》。於是,有人說:“要不是查良鏞這個決定,說不定他今日準是新華社或外交部的工作人員。”

然而,還有另外的可能,那就是他準會在“反右”和“文革”中倒大黴,這幾乎是鐵定無疑的。而且,更為肯定的是,我們也絕對看不到今天的金庸武俠小說了。

人生充滿了選擇,常常一念之差便全盤皆變。過後回想起來,不免疑惑:要是當年不這樣又會怎樣呢?其實,該怎樣就怎樣,是玫瑰必然要長成玫瑰,是松樹必然要長成松樹。假設是有趣的,甚至是美好的,但毫無意義。

………………………………………………

武林至尊

新派武俠大師

激盪兩岸風雲

五十年代中期,金庸脫離《大公報》後,曾在《新晚報》編副刊。同事中有梁羽生,兩人都喜歡下圍棋,也都喜歡談論武俠小說,不過,還都沒有動手寫。

其時,香港發生了一次著名的拳師比武事件。擂臺設在澳門,整場比武只不過打了幾分鐘,以太極派掌門人一拳打得白鶴派掌門人鼻子流血而告終。這個新聞使得港人大為興奮,街頭巷尾,無不在討論這件事。《新晚報》認為此事大有噱頭,可以招徐讀者,便在比武的第二天,刊出要連載武俠小說的廣告。重任落在梁羽生的身上,他構思了一天就開始寫作。這樣,邊寫邊登,完成了《龍虎鬥京華》,大獲讀者的歡迎,掀起了不小的武俠小說熱潮。

《龍虎鬥京華》可謂“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之作。何謂新派,柳蘇先生解釋得極為精當:

新派,新在用新文藝手法,塑造人物,刻畫心理,描繪環境,渲染氣氛,……而不僅僅依靠情節的陳述。文字講究,去掉陳腐的語言。西學為用,有時從西洋小說中汲取表現的技巧以至情節。這使原來已經走到山窮水盡的武俠小說進入了一個被提高了的新境界,而呈現出新氣象,變得雅俗共賞,連大雅君子的學者也會對它手不釋卷。

《俠影下的梁羽生》

1955年,金庸技癢,涉足“武林”,一出手便是《書劍恩仇錄》,也登在《新晚報》上。從此欲罷不能,一直到七十年代才退出“江湖”。他總共寫了十四部三十六冊長、短篇武俠小說,依年代順序,排列如下:

①《書劍恩仇錄》

②《碧血劍》

③《雪山飛狐》

④《射鵰英雄傳》

⑤《神鵰俠侶》

⑥《飛狐外傳》

⑦《白馬嘯西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危險情緣

旅遊巴士

法醫王妃不好當!

青酒沐歌

玉落宮闕

絡繹不絕於耳

穿書之我對黑蓮花男主強取豪奪

北風青

悠閒人生

紅塵滾滾

隱龍變

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