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之冰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部分,童話人格,愛之冰點,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樣,我們就想到一個全世界都熟悉的偉大叛逆者毛澤東了,這位革命家的叛逆人格大概是舉世無爭的。
毛澤東出生在一個叛逆潮流風起雲湧的時代,整個社會文化對他人格形成的影響是毫無疑義的。然而,同時代、同地區也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像他那樣以叛逆人格登上歷史舞臺。這涉及到對他全部生命環境的研究,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從小與父母的關係。
毛澤東本人不止一次講到過,他的父親粗暴而專橫,他常常和父親發生對抗,有時在水塘邊父子倆就對峙起來。他的母親卻是慈愛寬容的,善於保護兒子。這十分典型地註釋了我們對叛逆人格所做的童年家庭環境分析。
仔細考察毛澤東的童年家庭,他的父親雖然比較粗暴專橫,但也僅僅是一個普通農民。兒子在母親的支援下敢於和父親對抗,到了一定年齡後,父親的權力就消失了。在某種程度上,毛澤東是在“抗父鬥爭”取得勝利後走上社會的。那時的父親對兒子不僅早已失去了任何干涉力,相反,很可能會以兒子成為讀書人而引為自豪了。
這樣看來,一個比較專橫同時又不過分強大的父親是兒子形成叛逆人格的更充分條件。
倘若父親是封建帝王,無論母親多麼慈愛、多麼有力,只要父親在世,就永遠處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兒子叛逆人格的形成無疑又困難得多。
毛澤東在慈愛而又有力的母親庇護下,經過和一個專橫又並不過分強大的父親的對抗成長起來,再感染上革命的風雲,終於形成了典型的叛逆人格,成了革命家。
像毛澤東那樣在母親的庇護下經過有理、有力、有節的“抗父鬥爭”而成長起來的叛逆人格,往往能夠完整對待不同的人和整個世界。
當他們以叛逆精神破壞舊秩序時,又比較善於建立新秩序。無論在社會政治領域,還是在思想、科學、文學、藝術領域,他們的叛逆行為總是顯出更高的組織性與策略性。他們並不是放一把火,實現一個破壞秩序的惡作劇;他們更傾向於爭取除舊佈新的勝利。
三
形成叛逆人格的又一種童年家庭環境,是父母對孩子的嬌縱。
如果我們把上面所述叛逆人格說成是“抗父型”,那麼以下這種叛逆人格就可以說是“驕縱型”了。
當父母均對兒子實施過濫的寵愛、嬌慣、放縱時,兒子就會形成“驕縱型”的叛逆人格。他從小任性,為所欲為,稍不順心就大哭大鬧,每次哭鬧都以大人的屈服而告終。
由於在家庭環境中沒有領受過正統秩序的必要規範,在童年時代與社會的各種規範發生衝突時,便種下任意胡來的驕縱種子。倘若父母再一味地放縱袒護,就更加鑄成了無法無天的人格。
然而,父母的力量總是有限度的。隨著他越長越大,其行動終於超越了父母袒護的半徑,必然會和社會秩序發生衝突,接二連三地碰壁。
在接連的碰壁中,自小形成的驕縱人格受到考驗。
倘若他還比較年輕,沒有完全定型,又無法尋求父母的袒護,就不得不收縮起來。接二連三的有力打擊,會使他束手無策。回頭張望,父母的庇護已十分遙遠,不能有任何期待,他只能面對現實重新學習在社會中生活。這時,他可能變成一個相當懦弱的人,這種懦弱因為屢屢的失敗而使他永世不得翻身。
也可能他會較好地適應環境,同時在心中隱埋著叛逆的種子。一遇適當條件,會偶爾露出其叛逆的本性。
倘若當社會的教訓降臨時,他已經比較年長,驕縱的人格已經比較定型,他就會頑強地與社會秩序對抗。
任何人在對抗的過程中自然都要學會適應,他的適應卻常常表現為用各種手段與策略暫求生存。他可能一生都在對正統秩序的反抗中。如果可能,他會極力藉助父母的每一點權勢。一旦父母不得不站出來教訓他順應社會秩序時,就可能導致與父母的對抗,成為所謂的“不孝子孫”。
這種“驕縱型”的叛逆人格,一般不善於理智地判斷事物,也不善於恰如其分地處理人事關係,他的叛逆人格往往表現出任性一時的破壞性,而缺乏組織性與策略性。
倘若他在生活的磨鍊中變成了一個大體順應社會潮流的人,也常常會顯出桀傲不馴。不論他如何委曲求全地依順於某一種權勢,內在的桀傲不馴都會使他經常做出叛逆行為。任何歸順與忠誠都是被迫的、暫且的,而叛逆的野心則是一有機會就會暴露的。
這種叛逆人格經常讓我們想到社會政治史和思想文化史上那些桀傲不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