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我的錢,原來都是我的錢?
姓姓姓姓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6章 我的錢,原來都是我的錢?,大明,本來想擺爛,結果系統來了,姓姓姓姓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寫好了。”
費勁巴拉的,朱楩終於完成了一項壯舉。
只見那是一篇厚厚的奏章,裡面寫下了朱楩這一個月以來,從定邊之戰爆發之初,到大決戰之後,乃至追擊討伐了刀幹猛,直到迴歸大理的所有經過。
而李叔然也終於駭然的發現了一件事。
“殿下,您把胡淵指揮使一家滿門抄斬了?還把永昌府的府制給恢復了?”李叔然聲音乾澀的問道。
“怎麼?有何不妥嗎?”朱楩滿不在乎的問道。
李叔然長嘆一聲:“就算殿下身為陛下親子,可您畢竟是藩王啊,您可不是留在陛下身邊,用一句頑劣就能打發。這份奏章一旦送到朝堂之上,那些大臣鐵定會彈劾您的。”
那就不是朱元璋自己家事的問題,而是朝廷大事了。
你一個藩王卻伸手過界,都管起朝廷政治問題了?
好傢伙,你是真不把皇帝和太子放在眼裡啊?
而且憑著朱楩這次的天大功勞,朝堂上下又有多少人會眼紅?
甚至是朱楩那些同樣已經就藩的哥哥們,其他藩王又會怎麼想?
你老十八憑什麼在雲南立下如此不世之功?
要知道,哪怕是老四朱棣,也只是今年跟著傅友德大軍出去混了一圈軍功,甚至都要被吹上天了。
可是跟朱楩相比,朱老四那就完全不算什麼了。
前者是皓月之輝,後者就是螢蟲之光。
這時候伱不想韜光養晦了?怎麼就不低調呢?
朱楩翻了個白眼:“不就是一個胡淵和一個永昌府嗎?本王寫了一堆關於改土歸流和對土司制度的建議,你們一個字都沒看是吧?”
原來朱楩不光是對朱元璋訴苦了,在奏章的最後,朱楩還寫出了自己的想法。
朱楩也知道,想要徹底對雲南進行改革,以及永遠裁撤掉土司制度,是少不了朝廷和朱元璋的支援的。
否則他這邊一邊改革,朱元璋一邊立一堆大小土司,那就很尷尬了。
你說他是把那些土司接著宰了呢,還是把自己的話當個屁放了?
那可不行。
於是朱楩告誡朱元璋,這次定邊之戰和雲南之亂,追根到底就是土司制度的錯。
所以朱楩要趁此機會把那些土司官被宰了的部落進行改土歸流,以及由朝廷指派官員,咱們不要土司官了,讓那些少數民族慢慢同化成漢族文化,雖然不是漢家血脈,可是書同文,就難分彼此了。
朱楩也沒有遮掩關於永昌府的事,包括盈江和對俄陶的安排,還有大包大攬給盈江與騰衝免去了五年稅收等等問題。
朱楩都一五一十的進行了交代。
那騰衝刀龔氏雖然沒有監察到刀幹猛的行動,但是之後卻進行了將功補過,而且死傷無數,並且騰衝也有上萬土人踴躍響應徵兵,不予以回報會讓人心寒的。
盈江壯丁幾乎全都死光了,只有一堆老弱婦孺,不免去稅務,這是逼他們去死啊。
朱楩也都是有著自己的考究的。
不論是盈江還是騰衝,又或者是對金齒衛也就是永昌府的安排和誅殺胡淵一家老小,他真的沒考慮過可能面對的後果嗎?
他考慮過了,是深思熟慮後,才做的決定。
開玩笑,不殺胡淵一家,不恢復永昌府的府制,怎麼推行改土歸流?
這是大勢所趨,雲南必須全面進行改革,朱楩要把全雲南牢牢攥在自己手裡,這雲南數百萬土人,將是他最大的兵力起源地。
而且就算不考慮對中原發兵造反,朱楩還打算征討東南亞各國呢。
若是太子大哥沒死,歷史走向出現了偏差,朱楩還真就不造反了。
那個大哥他信得過,很有好感。
中原有大哥坐鎮,朱楩乾脆自己就往東南亞打過去了,到時候,一個印度的地盤就比中原不差什麼了,更別提暹羅等諸國。
而且雲南交接東察合臺汗國,也就是新疆。
現在因為明朝的主要目標還是在漠北的元庭殘黨,所以對新疆西藏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他們稱臣上供,就先不管他們。
可朱楩卻有野心啊。
彆著急,慢慢來,先把雲南發展起來,再把人心問題搞好,等基本盤穩了,朱楩可就要大幹特幹了。
“要不是方向不對,我都想打到西伯利亞去看看北極熊了,甚至有沒有可能從白令海走北極圈直入美洲大陸?那邊可是富饒土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