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朱元璋的糾結
姓姓姓姓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09章 朱元璋的糾結,大明,本來想擺爛,結果系統來了,姓姓姓姓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409章朱元璋的糾結
洪武二十七年,十月下旬的一天。
對於大明百姓來說,這是一個與往常沒有什麼不同的日子。
該怎麼過日子還是怎麼過日子。
只是如今已經過了深秋,該秋收的都秋收完了,除了忙裡偷閒以外,也就剩下打理打理農田土地,好準備來年開春耕種。
“聽說朝廷發現了新稻種和幾種新糧食作物?也不知道收成怎麼樣。可別坑害了咱們老百姓啊。”
一些百姓湊到一起還談論起最近傳得沸沸揚揚的訊息。
據說在京城附近,朝廷種了很多新作物,而且收穫頗豐。
但是百姓們不但不期待,反而還很擔心。
因為百姓們可承受不起半點風險,哪怕一年顆粒無收,都能家破人亡。
中國百姓的存錢習慣,可不是自古以來就有的,何況也不是想存糧就能存下的。
一個人或者幾個人趕路還沒什麼,大不了遇到什麼吃什麼。
小黃門就是小太監的意思。
朱元璋一個恍惚,被岔開了心中的感傷,說道:“糧草的事,已經準備幾何了?”
現在的他,也有六十八歲了,早已過了天命之年。
尤其是最近兩年,身體每況愈下,就連這些奏章批閱起來,也開始感到力不從心。
“卓敬大人,陛下傳召。”
“卓敬啊,”朱元璋悠悠開口,說道:“我知道你們這些文人心高氣傲,而且對周禮推崇備至,追求立嫡立長。可其實,這也是你們的一己之私,也是你們的個人利益。”
朱元璋淡淡的掃了眼卓敬,目光中迅速閃過一抹冷意,讓卓敬打了個冷戰,趕緊低下頭去。
朱元璋忽然露出一抹微笑,語氣也稍顯輕鬆的說道:“還不是楩兒那臭小子,去年沒打下瓦剌和兀良哈,所以總是不甘心,今年要把蒙古草原一舉拿下。”
身為戶部侍郎,自然管不到兵部,他只管籌備糧草,卻不知道哪裡又有戰事發生。
因為六部就在皇宮城門內部左右排列,六部官員每日就在皇宮內上班,方便皇帝隨時隨地傳喚他們。
不得不說,之前朱楩在江南查抄了幾家貪官幾家世家,也給朝廷分擔了不少壓力。
最近卓敬很忙,忙得不可開交。
而且大軍行軍不比常人趕路。
所以才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陛下?”卓敬一臉疑惑的抬起頭,心說怎麼不讓我起來啊?而且叫自己來到底是要幹嘛的?
總不能讓我跪著看您哭吧?我又沒死兒子。
否則,五十萬大軍的人吃馬嚼,可不是鬧著玩的。
只是,雖然明朝自從建國以後,一直都是以北方草原為最大的假想敵,也一直防備著他們,乃至從洪武到永樂,乃至到後面的幾任皇帝,從不缺少和北方草原之間的戰爭。
歷史上的朱元璋,是洪武三十一年病逝的,享年七十一歲。
“啟稟陛下,由今年夏收稅糧為主,籌集糧草足以支撐五十萬大軍三個月不愁吃穿,”卓敬如實稟告。
可惜了,如果不是太子暴斃,他已經有心遷都西安,而後就要開始著手新皇登基,扶朱標繼承大統了。
一想到標兒,朱元璋不禁有些傷感,甚至又有老淚縱橫的趨勢。
來到偏殿,卓敬跪地行禮:“參見陛下。”
而且一年兩熟的節氣都是南方,甚至有的地方可以一年三熟。
一支五十萬大軍趕路,一旦沒了口糧,別說有譁變的可能了,甚至堪比蝗災過境,啥都給你吃光了。
有小黃門跑來找到卓敬。
“卓敬啊,”朱元璋有些慵懶的舒了口氣,心中嘀咕:“老了,真是老了。咱還有幾年活頭?”
不過他可不敢說出心裡話。
卓敬不敢耽擱,趕緊跟隨小黃門快步趕往偏殿。
又怎麼會說,這次是滇王要徵北呢?
卓敬倒吸一口涼氣,這才知道,原來陛下讓他籌集足以供給五十萬大軍吃三個月的龐大糧草,竟然真要出兵五十萬?
而且還是對塞北草原出兵。
若是因為沒有糧食導致全軍譁變,變成了叛軍,可想而知會帶來多大的危害。
卓敬心中驚駭,又感到懊惱,自己是不是得意忘形了?這位陛下是誰?那可是洪武大帝,殺起人來絕不手軟的。
所以這些糧草,基本上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