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9部分,一寸河山一寸血,九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了站在道德制高點上給予冷嘲熱諷的權利。
張自忠一戴罪之身,本不欲多言,此時也被激怒,不由得拍案大呼:張某當粉身碎骨,以事實取直天下!
事實是,從此之後,張自忠的臨時居所更變得門可羅雀,眼前連個鬼都不出現了。
當你近乎被全世界遺棄的時候,那顆心真的比三九嚴寒天的冰塊還冷,這時的張自忠進退兩難,滋味實在難熬。
還是走吧,長久待在這裡總也不是個事。鑑於原來接待的人都躲了起來,張自忠只好不告而別,在桌上留了張便條,謂:急於赴濟,不暇告辭。
赴濟不一定去見韓復榘,明擺著對方不夠朋友,連見面都不願意。
猶如茫茫黑夜漫遊,前方等待我的命運將是什麼,誰能告訴我?
恐怕真的只能直挺挺地站在軍事法庭上聽候宣判了。
當然,也可以偷偷溜掉,實在不濟躲到淪陷區或索性出國,兵荒馬亂的,誰還能跟在你屁股後面抓人不成,但張自忠自己很清楚,假如這樣做,一生就真的被完全毀掉了。
雖曾迷茫犯錯,卻也是個堂堂七尺男兒,豈肯為之。
再說,若無洗心革面之意,我又怎麼會冒著千辛萬苦,潛出淪陷區南下呢?
可是,正所謂牆倒眾人推,鼓破萬人捶,這種時候,無論態度多麼真誠,回應你的依然是無邊無際的白眼和冷遇。
直到在濟南下車,張自忠心裡仍然充滿了絕望和淒涼,就在這時,一個他從未預料到的場面出現了。
那個人,蕭振瀛真真切切地站在面前。
現在的張自忠不是從前的張自忠,現在的蕭振瀛也不是從前的蕭振瀛。
士別方三日,兩人的距離卻已是如此之大:一個是生死未卜的罪人,被痛罵和鄙棄包圍的漢奸嫌疑犯,另一個卻是第一戰區總參議,擁有上將軍銜的高階長官。
張自忠更不會忘記的是,在當初驅蕭的過程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勞”。
驚訝和緊張,慚愧和惶恐,交替出現在張自忠臉上,讓他一時不知說什麼才好。
好久,才吐出了兩個字:大哥……
曾幾何時,張自忠意氣飛揚,這個稱呼被拋到了九霄雲外,代之而起的,只是對那一點點現實利益的拼命爭奪!
第36章 哪裡才是我的彼岸(2)
然而一切終將過去,浮華散盡,能夠留存的還是兄弟手足之情。
這麼久以來,張自忠雖然境遇一落千丈,到了人盡奚落的程度,但從未當著別人的面掉過一滴眼淚,如今卻再也控制不住了。
他抱著蕭振瀛大哭起來:我對不起團體,對不起大哥(指宋哲元)!
蕭振瀛想知道的是,你當初為什麼要去北平。
的確,每個人都想知道,那一直是一個藏在許多人心中的謎。
張自忠提到了一個人,那個出賣29軍的潘毓桂。
潘毓桂當時告訴我,宋哲元已經接受了日本人的所有條件,可是日本人又認為軍隊已不聽從宋的命令,所以要我代替,這樣我才趕到北平,代他控制局勢,但沒想到局勢會演變到那種樣子。
張自忠不能夠啟齒也無法解釋的是,在“被鬼所迷”的情況下,他是否也曾有過取宋自代的念頭。
聽到這裡,聰明如蕭振瀛已經全都明白了。
這是漢奸的陰謀,潘毓桂是什麼東西,他的話你能聽能信嗎?宋哲元從未接受日本人的條件,過錯在你一人身上。
張自忠如夢方醒。自己上了當,卻還替人數錢,何其愚哉。
等清醒過來,錯誤卻已無法挽回,假如當時蕭振瀛在身邊,也許不至於如此糊塗吧。
張自忠痛哭著對蕭振瀛說,我這顆心可對天地日月,現在是百口莫辯,但是請給我一個機會,讓我死在戰場之上,用以自白。
這個時候,蕭振瀛一定是暗暗地鬆了口氣。
張自忠稟性純正,過去受人利用,一時迷途,如今既知錯能改,則一切猶可轉圜。
更重要的是,蕭振瀛瞭解他這位兄弟的軍事才能,眼下正值多事之秋,急需抗倭良將,豈可不為國家惜此人才。
但他同時也知道,張自忠犯的過不是一般的過,事情要想有所轉機,非常之難。
&炫&當時即將受到處分的29軍將領一共有兩個,除了張自忠,還有劉汝明。
&書&處分張自忠,緣於丟失平津,處分劉汝明,則是因為後者是張家口失陷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