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2部分,一寸河山一寸血,九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果沒有足夠的重炮配合,僅靠輕武器攻堅,則傷亡一定小不了,有可能參與進攻的部隊還會大半報銷。這份苦差事,究竟派給誰好?
張靈甫立即從一眾旅團長中站了起來:我去!
對張靈甫的主動請纓,王耀武並不意外,假如這個時候他不站出來,倒是個意外。
這時的張帥哥已升為旅長。在黃埔生雲集的七十四軍,這種晉升速度算是相當之快,甚至有些超常了。有的人是黃埔三期的,跟王耀武都是同學,但也只能在張靈甫手下當團長。
不過你們誰也不要嫉妒,王耀武手下戰將素以悍勇著稱,可是誰悍也悍不過張靈甫。一到戰場之上,這人簡直就如同拼命三郎下凡,而且越苦越難打的仗,他反而表現得越興奮。他的軍功和官銜,真是用身上的累累槍傷堆積起來的。
接下來張旅長的話,卻讓王耀武深感意外。
去歸去,可我不想仰著臉挨子彈,那等於送死。
王耀武有些摸不著頭腦了,照你這麼說,張古山該如何打法呢?總不能因為你帥,松浦就拱手相讓吧。
張靈甫沒跟他說打法,他說的是三國。
三國末期,蜀將姜維據守劍閣,十萬魏兵被其阻於險關之外,無可奈何。然而魏將鄧艾卻偷越陰平險道,翻越摩天嶺,下江油直取成都,從而一舉滅蜀。
想想看,當鄧艾冷不丁出現在蜀國君臣面前的時候,那感覺是不是特別驚悚?這就叫出敵之不意。
王耀武有些聽明白了,你是不是準備扮一下現代版鄧艾?
張靈甫一笑,然也。
我已經到張古山附近觀察過多次,正面警備森嚴,攻擊的確比較費勁,不過我已經發現了那條“陰平險道”。
這條道就在張古山的後山絕壁,此為日軍不備之處。
王耀武越聽越有興趣,說說看,具體怎麼打。
張靈甫早已胸有成竹,遂從容不迫,娓娓道來。
正面,我不會“仰攻”,而要“佯攻”,借日軍被火力吸引的機會,組織突擊隊繞道後山,摸到山頂,從背後襲擊它。等突擊隊得手,正面再從“佯攻”轉入“真攻”,如此,必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好小子,瞧這機靈勁兒。王耀武大為稱讚,並當場另撥一團,以助張靈甫馬到功成。第七十四軍為一旅兩團制,也就是說王耀武已把他大半個師都交到了自己部下手裡。
按照薛嶽的總攻令,是預定10月7日下午4點開始總攻,但張靈甫並沒有如期行動。
這是一次大規模的攻擊行動,日軍有海陸航空隊的飛機助陣,中國軍隊又缺乏防空裝置,白天衝殺,一定會帶來許多不必要的傷亡。同時你還得顧及繞到後山的突擊隊,一旦被山上日軍發覺,則前功盡棄。
不能白天,得在晚上。
張靈甫的第一個目標,不是張古山。
撐杆選手無論多麼優秀,他都必須為自己的杆子找到一個合適的支撐點,只有藉助這個支撐點,方能一躍而過。
張靈甫也要選一個支撐點,這個點就是張古山側旁的長嶺。
這裡據有六百多日軍,但他們當時並沒有想到對手會發動突然夜襲,勞神了一天,吃過晚飯之後,便進入宿營地睡覺,外面只留了少數警衛。
長嶺不高,所以不需要玩繞攻這些花活,從正面完成致命一擊即可。
當日軍清醒過來時,長嶺之上已佈滿中國軍隊。
按照岡村的戰力比較法則,日軍一個聯隊可敵中央軍嫡系一個師,往下推,則一個大隊能頂一個旅。
可岡村說的那個聯隊,其實指的是熊本師團、金澤師團等像樣一些的,並不包括第一〇六師團這樣的“弱兵師團”。張靈甫以最強對最弱,又是在對方無特種部隊和日機助力的情況下發起突襲,結果可想而知。
六百名日軍給滅個精光,張靈甫在前半夜就順利拿下長嶺。
後半夜,就得專心對付張古山了。
長嶺激烈的槍聲,早就把張古山的日軍給弄得心驚膽戰。繼佔領長嶺後,張靈甫最得意的主力團殺到山下,做強勢登山狀,更把山上的注意力全部吸引過來。
張古山的日軍多過長嶺,計有八百多人,但是他們無論如何不會料到,此時會有一支由精兵組成的突擊隊攀巖附葛,從後山爬上來。
突然覺得胸口一涼,怎麼回事呢?低頭一看,一把鋒利的刺刀已經從後背透過前胸。
日軍頓時亂成一團,不得不回過頭來與之對拼。就在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