剷除不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9部分,十國千嬌,剷除不公,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知什麼來頭。”
匡胤道:“這事兒和幕僚關係不大,剛才我在行宮裡就醒悟了。記得北伐之前,官家曾言誰為他在北伐之戰中立功大、就更倚重誰。郭紹破解咱們給他設的局,便是抓住了官家的心思。
他先伏擊了遼軍、斬獲甚眾,有了功勞然後才膽大擅自退兵。造成了既定之事,又明目張膽上書曉以利害,因此脫身……還倒打一耙,叫我現在如坐針氈。”
趙普尋思了片刻,點頭稱是。
匡胤又道:“雖然我心裡犯愁,但輸了這一局卻不得不服氣。這事兒上,他有能耐打贏蕭思溫、有膽識敢擅自撤退、能抓住官家的心思,佈局上是有防有攻……高明!實在高明!”
匡胤沉思許久,卻又搖頭喃喃道:“可確實很不像郭紹這等武將能有的手段……”
趙普附耳悄悄說道:“萬一官家有個什麼閃失,現在放郭紹回東京,再與皇后裡應外合,主公前景堪憂。”
匡胤點頭若有所思道:“咱們一直盯著郭紹,其實忽視了另一個人。若是沒有那個人,郭紹一個侍衛司的將領,手下不過虎捷軍一廂、加上高懷德,實力也不過如此……我覺得佈局這事兒的不是郭紹,而是那個人。此人早就預謀想讓郭紹回京、目的非常明確,佈局高深巧妙,不得不防。”
趙普頓時道:“主公,我還有一計……”
匡胤徑直道:“但說無妨。”
……
魏仁溥(剛到河北不久)和王樸一起離開行宮,也在談論剛才傳視諸臣的奏疏。二人關係不錯,不過有點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感覺,很少私下裡來往,今天正好碰到一起了。
二人是樞密院的一正一副樞密使,曾經有好些人在魏仁溥面前說:王樸會替代他的位置。
但魏仁溥毫不介意,反而誇王樸有大才,如果王樸做樞密使,自己樂意讓賢。王樸聽到了這句話,難得地與同僚有了點私交。兩人有競爭關係,又相互欣賞……王樸欣賞魏仁溥的風度和氣度,魏仁溥欣賞王樸的眼光見識和謀略。
能和王樸結交,當真不易。朝中百官,幾乎沒有人和王樸有什麼交情的……此人難相處,又常以法家之術御人、缺乏誠意,誰和他在一起都提著小心。
這時王樸道:“郭紹那奏書,確是很有些謀略。”
魏仁溥卻道:“郭將軍和趙將軍本來就不和,上書揶揄趙將軍實力過大,寫誅心之詞,也沒什麼好奇怪。”他又笑道:“若是我與王使君有仇,我也要在官家面前說你壞話。”
王樸看了旁邊的魏仁溥一眼,卻沒有笑。魏仁溥很尷尬地乾笑了兩聲,似乎開了一個並不好笑的玩笑,悻悻收住了笑意。
王樸這時才說道:“我是說他回擊趙匡胤的手段,很有謀略。”他想了想又道,“不過也不能只說謀略,兩萬步兵一口氣吞掉了蕭思溫好幾千鐵騎,一般人也做不到。這事兒得用兵的武力和佈局的謀略都有,若只是一個武夫,他立了大功急著跑回來幹甚?現在可好了,北伐首功,官家也沒當眾嘉獎一句。”
魏仁溥不置可否。
王樸又道:“其實把郭、趙二人都放在東京,沒法平衡。”
魏仁溥隨口問道:“為何?”
王樸左右看了一看,沉聲道:“怎樣才能制衡?比如你和我就相互制衡,因為咱們沒仇,犯不著非要分個高低,所以可以共存。”
他舉例不能說不恰當,但魏仁溥聽著怎麼就那般刺耳呢?
王樸又道:“郭、趙則不同,他們倆人都憋著要將對方置之死地而後快,一旦沒人壓著,恐怕會不擇手段不講規矩。定會分個輸贏生死,而且傾軋和結果會來得很快……所以,若官家想用郭紹牽制趙匡胤便是枉然,只能加劇內鬥。”
魏仁溥試探道:“那王副使以為,該如何做才最好?”
這下王樸不置可否了,沉默不語。
魏仁溥情知王樸是很有主意的人,見他不說、猜測是不願意說出來,當下忍不住又激他:“難道王副使之意,應該放一個在外鎮,分開他們?”
王樸立刻否決道:“讓其中一人帶著禁軍精銳在外,是要鼓勵他們將來內戰、把禁軍精銳先耗掉一半麼……但若奪了兵權再外放,出鎮邊鎮的人手裡沒精兵還能和另一個人鬥麼,變成了魚肉還談何制衡?這便和選站陣營,幫著一方對付另一方沒甚麼區別!反正平衡是無法做到。”
過了片刻,王樸又道:“不過,咱們暫時也不必擔心。只要官家在,他們誰也不敢妄動。”
第二百一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