剷除不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3部分,十國千嬌,剷除不公,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多遜的臉上明顯地放鬆了不少,好像大大鬆了口氣。
李筠也心裡明白,剛才自己在眾目睽睽之下一跪,稱“吾皇”,已是明確表態認可東京新君,而且要接受新朝廷的詔令和政令了……畢竟他也不能在部下面前,表現得像個兩面三刀、出爾反爾的小人一樣。
盧多遜道:“陛下恩典,封李公為天平軍節度使,治鄆州。李公可有話讓本官帶回朝廷?”
李筠道:“臣謝陛下聖恩。”
盧多遜點點頭,忙伸出手扶:“李公快快請起。”
……李筠邀請盧多遜,當日就要設宴款待。盧多遜藉口回禮館更衣,立刻找來隨從,寫了一封奏書放在竹筒裡蠟封,又拿自己的官印在融掉的紅蠟上加了個印。他叮囑道:“驛道換馬,人不歇日夜,立刻呈報東京!”
盧多遜的信使馬不停蹄離開潞州,當夜就度過黃河,凌晨到達東京。
城門還沒開,他出示印信之後,因是急報,坐吊籃進了東京城。但急報還是在宣德門外擱置了,要次日一早才能送進皇城內的樞密院中樞。
此時收發各種奏報、奏章的機構仍舊是樞密院……唐朝時的樞密院就是專門幹這個活的。後來權力越來越大,唐末以後為了方便皇帝直掌軍隊,樞密院演變成了涉及軍政核心權力的衙門。
天才剛矇矇亮,宣德門總算開啟了。宣德門外的樞密院分司立刻把昨夜收到的緊急奏報送進皇城。
於是在郭紹剛剛到金祥殿早朝時,他便從宦官手裡拿到了盧多遜的急報……整個過程是非常短的,受益於這個時期(五代)以來的軍國集權制度,中樞的權力非常集中、很少中間程式。當然這種制度很不利於平衡,樞密院的權力過大,當年太祖郭威都差點被樞密使挾制。
郭紹看完了奏報,這才走上御座。下面的眾官員紛紛叩拜,郭紹說罷“平身”,徑直轉頭對旁邊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