剷除不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1部分,十國千嬌,剷除不公,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高;史彥超這個人雖然不好相處,但軍中規矩比誰都懂。
董遵誨年輕資歷淺,又有武將世家的正規訓練,很守軍令、很聽大將們的,不必擔心;羅延環本來是李處耘的好友,當初李處耘投到郭紹賬下,還是靠羅延環引薦……至於監軍,郭紹麾下的大將幾乎都是親信,監軍的作用約等於無,更沒有權力指手畫腳。如此一來,郭紹保障了李處耘在北面的兵權,能夠真正說了算!
至於獨裁的權力分配在治國上是好是壞,郭紹也弄不太清楚;但他以帶兵打仗的經驗,在戰場上一人說了算,對維持戰力是絕對有好處的,這是在複雜戰局下抓住瞬息萬變戰機的前提;不然先扯皮,等扯好什麼戰機都沒了……現在郭紹的首要是打贏仗!其它的都只能次要考慮。
郭紹頓了頓,又道:“北面大營的主力是龍捷軍右廂(羅延環),控鶴馬軍直和弓箭直(史彥超),虎賁軍第一、第二、第三軍,約三萬五千精銳。願諸位戮力!”
野戰上,難打的是遼軍,但另一方面與遼軍作戰的軍功也是最硬實的,相當於抵禦外辱,這在任何朝代都不用質疑的軍功。李處耘此時的紅臉更紅,他受到了重用和信任,激動的情緒雖然努力剋制,但依舊很明顯,李處耘抱拳斬釘截鐵道:“末將必不負陛下之重託!”
史彥超和董遵誨等人表態:“願為陛下前驅。”
就在這時,王樸又請旨叫個人進大帳。不多時就來了個文官,郭紹確實不認識的……王樸引薦後才知道是工部侍郎。這也算大官了,但郭紹只聽過名字,沒注意過這個人,因為大周到目前仍舊是軍事優先的制度,文官相比太平盛世比較被皇帝忽視。
工部侍郎進獻了兩張圖,是考察了晉陽城周圍地形後設計的治水辦法。有一份是預備進入夏季水漲季節後,引汾水淹城池的路線工事設計圖;另一份是近期的,官員認為可以把晉陽城的護城河的河道改建,然後放幹河水便於攻城……當然這個前提是要圍死這座城,不能讓北漢軍反攻,才能明目張膽地進行土木工程。
只要能攻城周軍是不管什麼方法的。晉陽,便是此戰不擇手段攻陷的目標。
第五百五十七章 龍城(一)
晉陽小雨,城外已是大軍雲集。
郭紹按劍久久站立在一個小土丘上,看著大路上列隊行進的軍隊,將士的靴子踏在潮溼的土路上,整條路都被泥濘覆蓋。風中飄來的細雨打在臉上帶著徹徹清寒,細雨在他的鐵盔上慢慢匯聚,沿著鋼鐵帽簷時不時往下滴,冷不丁滴在臉頰上,便是一陣一個機靈。
軍紀整肅的行軍佇列,腳步聲十分整齊,特別是皇帝正在一旁觀望的時候。清風裡瀰漫著一股子泥土特有的氣味,花瓣在泥濘裡很快被踐踏到了淤泥中。
郭紹微微側目,看了一眼道旁的兩顆桃樹,在風雨中,那粉紅的花瓣就是從樹上飄落下來。在滿目粗礦的景象中,桃花讓郭紹驀然想起了東京的春色,以及那些在國內牽掛著前方兒郎的婦人。
就在這時,一高一矮兩個漢子從人馬中策馬來到山丘下,一齊翻身下馬,向山坡上走過來。
郭紹定睛一看,原來是高彥儔和侯茂,便是現在在幾條大道上浩浩蕩蕩進發的劍南軍正副二將。那侯茂長得又瘦又矮,和他一起的高彥儔卻是個圓臉高大壯漢,倆人走在一起十分怪異,好像大人和小孩一般。但侯茂並非一個庸才,攻蜀之戰時在青泥嶺曾叫向拱頭疼了幾個月。
二人走上來,也不顧地上的泥濘,徑直單膝跪倒。高彥儔執軍禮道:“臣等拜見陛下,已奉旨率劍南軍抵達晉陽!”
郭紹前行兩步,親手一一扶起二人,脫口說道:“將士不遠千里奔赴戰場,諸位辛勞了。”
高彥儔愣了愣,忙拜道:“不敢,臣等只是做分內之事,甘願為陛下前驅,不破晉陽終不回!”
郭紹看著在幾條路上浩浩蕩蕩進發的人馬,又道:“將士們皆有家眷盼著歸去,爾等務必慎重,上陣應儘量降低將士傷亡。”
高彥儔等聽罷臉上微微動容,抱拳道:“陛下待將士如子,臣等敢不遵命!”
三人說了幾句話,郭紹便抬頭眺望遠方,兩個武將也順著他的目光看去。
下雨的空中煙雨朦朧,彷彿籠罩著一層薄霧,巍峨的晉陽城樓便在那雲煙深處,若隱若現。這座城,在世上有個別稱“龍城”,至於名聲的來源……只要回想一下大唐帝國滅亡後的幾朝幾代從哪裡起家便一目瞭然!包括郭紹在內的大臣都認為這座城是慾望之城,盤踞在這裡的軍閥都有野心;地理更是懸在中原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