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26部分,重生之縱意人生,辛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曉。
媒體的力量,炒作的力量,註定了“四十五天”將成為今年全球最熱賣的電影,絕對沒有之一。歐洲不少的賭博公司都開出了盤口,賭的是四十五天最後的電影票房將達到多少。這一幕幕就像一部史無前例的滑稽大戲,在世界的各個角落上演。對於這些,安然只是淡淡的看著,這些正是他所需要的,也是他一手推動起來的。
今天是五月一日,“四十五天”在內地正式公映的日子,安然很孤單的坐在電視機前,等待著鳳凰衛視娛樂頻道的實況轉播。他沒有隨團參加一系列的電影公映儀式,這是他的習慣。無論是四月二十日在好萊塢的全球首映禮還是二十五日在東京的首映禮,到場的都沒有他的身影,這次也不例外。
一部轟動的影片,帶來的影響也是轟動的。在安然的預料之內,電影於四月二十號在英國上映伊始,就惹來了大量的非議。英國人對這部描寫亞洲反法西斯戰爭的電影中貶低英軍的鏡頭憤怒異常,包括英國二戰老兵協會在內的六個組織向鳳凰衛視集團致函,提出嚴重的抗議,他們認為這部電影嚴重的歪曲了歷史事實,侮辱了在反法西斯的正義戰爭中浴血奮戰的英軍將士,要求鳳凰衛視集團立刻停止這部電影的全球公映,並且做出公開道歉,否則的話便要向法院提起訴訟。一些英國媒體更是長篇累牘的大肆對這部電影進行批評,乃至攻擊投資拍攝這部電影的鳳凰集團和米高梅電影公司。
不光是民間組織,就連英國政府最後都坐不住了,唐寧街的發言人在公開場合表示,安然導演的“四十五日”這部電影不符合歷史事實,刻意的為了突出中國遠征軍的英勇而用在戰爭中付出重大犧牲的英軍士兵來做反襯,是違揹人類道德的行為。在私底下,英國駐香港領事館秘密的接觸了鳳凰衛視集團的掌門人許鎮濤,希望他能夠停止“四十五日”這部電影的發行,在遭到毫不猶豫的拒絕之後,又透過柯林頓總統聯絡了這部電影的導演安然,委婉的提出了類似意見。可惜安然絲毫就這件事發表任何看法,而是邀請柯林頓卸任之後,來加里曼丹島新中華城旅行,另外就萊溫斯基的風波和總統先生開玩笑的交流了看法。
安然不認為自己需要回應,英國人愛怎麼鬧就怎麼鬧,隨他去吧。
英國人看這部電影不爽,可是法國人德國人很爽。約翰牛在歐洲有史以來的角色都是煽風點火,拉攏小國打擊大國,堅決消滅任何一個可能威脅到自己的國家,這其中便以法國和德國為甚。法國的驕傲拿破崙滑鐵盧慘敗於英國人為首的聯軍手中,德國唯一沒有徵服的國家就是與歐洲隔海相望的英格蘭。
英國人憤怒,法國人和德國人開懷大笑之餘,票房在歐洲節節升高,歐洲其他國家只是旁觀打醬油的角色,對英國人的表情保持著偷笑,美國人更加無所謂,反正在電影中美國人扮演的是正面的角色,這部電影能夠滿足他們的英雄情結就行了。在他們心裡,英國軍隊形象再差也是正常的,“恨英國佬”這句話至今仍然是不少美國人的信條。
當然,在英國人做出過激反應之後,鳳凰衛視集團並非只會被動挨打,這不是安然的風格,他也早有預備。
四月二十五日,“四十五日”在日本東京首映禮的那天開始,鳳凰衛視集團旗下控制的所有媒體開始發起反攻,和他們一起反攻的還有安然同學掌握的另一個有力宣傳武器,全球十大入口網站中的六家。
安然的反擊不是英國人那種空洞的謾罵,他做的只是還原歷史真相。一部名為“緬甸風雲”的真實紀錄片在電視媒體中播出,接著由“四十五日”這部電影引起的人們對五十年前發生在緬甸這場戰役非常好奇的當口,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收視率。電視臺播放紀錄片,平面媒體也有自己的辦法,二戰已經過去五十年,大部分的檔案都已經解密,只要整理一下就能找出最真實的歷史。為中國遠征軍發一本專刊,詳細介紹當年在東南亞的戰爭程序和各國表現,這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還原歷史並不難,只要人們真的願意去面對的話。
安然輕輕的揭開了五十年前亞洲歷史的面紗,把那一幕幕被歪曲被隱藏的東西暴露在早就遺忘了這些的人們面前。歷史是沉重的,無論是勝利者還是失敗者。
由憤怒的英國人引起的爭論不到幾天便平息下來,百聞不如一見,再多的歇斯底里也抵不過白紙黑字,就連英國自己國家的檔案中,對駐緬英軍當年的行為都記錄的詳詳細細,雖說其中用了不少修飾手法,可剝去那些華麗修飾詞語之後,照樣能夠得到真實的史料。
誰能預想得到,這場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