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6章 陣前勸降,形勢大逆轉,傲世第一皇子,高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偃王趙岐會有這樣的舉動並不奇怪,他作為庶長子,在諸皇子中年紀最大,雖不受寵,卻更加珍惜自己和太上皇之間的感情。
子孫承歡膝下,這種人倫之樂自古難得。
且不說太子趙炳的上位乃是動用刀兵,就算是太上皇心甘情願的禪位,趙岐也不會遷怒於他的。
因此,趙岐很不希望太上皇參與到這場戰爭中,更不希望他在戰爭中受到傷害。
趙岐明白,他背不起那樣的罵名。
於是趙岐急忙命令全軍不要輕舉妄動,在得到他的命令之前,一槍一箭也不許放。
戰爭中難得見到這樣的奇景,雙發加在一起十數萬人,戰線綿延數十里,相距不過幾百步,卻不約而同地選擇停火對峙。
此舉正和趙鼎之意,如果戰場上炮火連天、箭矢橫飛,他也不敢把太上皇送到前線。
這可是自己手中最大一張底牌,甚至比什麼傳世千年的傳國玉璽還要寶貴。
只要有太上皇在,晉國人就會安於接受趙鼎的統治,認為世道仍然如常。
從江寧鐵騎中點選八百名力能扛鼎,著甲健步如飛的猛士,趙鼎與他們一起護衛太上皇,踏上了陣前勸降的道路。
當太上皇的玉攆
行至兩軍陣前時,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晉軍將士上下心亂如麻,生怕太上皇和自家殿下受到危險。
而偃王軍將士則手足無措,站在陣型中無所適從的樣子。
他們本是朝廷官軍,甚至是世代效忠晉室的將門世家,如今卻追隨偃王趙岐和太上皇站在了對立面,這是他們從未想過,甚至祖宗八代也不敢想象的一幕。
太上皇畢竟是統治這個國家三十載,至高無上的君主,即便面對無邊無際,猶如黑色大海一樣的敵軍,仍然面無表情,看不出一絲恐懼。
在宦官的攙扶下,他從玉攆上站了起來,又命人將頭頂的車蓋去掉,好讓戰場上所有人都能看清自己。
“將士們,你們可認得朕?你們心中可還有朕?”
太上皇的面前是一個與他齊高的鐵喇叭,這是趙鼎的別出心裁,能將聲音放大三倍,足夠太上皇的聲音傳到對面敵軍的耳朵裡。
聽到太上皇的聲音,偃王軍將士們頓時慌了,不知如何回答。將軍們怕生出亂子,又嚴令所有人不得出聲。
太上皇見無人應答,再次開口。
“難道不出聲就能裝作不存在嗎,不要掩耳盜鈴了,你們今日追隨趙岐與朕
為敵,即便千秋萬世以後,天下人也會唾罵你們是亂臣賊子。”
“現在我大晉風雨飄搖,正是最危險的時候,國家養你們多年,爾等不思報效君恩也就罷了,竟敢與楚賊結盟,對自己的君主拔刀相向,你們心中還有一點禮義廉恥嗎?”
“朕不怕死,只怕死的沒有價值,被一群螻蟻般的亂臣賊子所殺。朕這樣的皇帝,就算死,也應該死在與楚賊交戰的戰場上,爾等武夫難道不是更應該如此嗎?”
太上皇的話清楚地傳到大部分偃王軍士卒的耳朵裡,一言一語都宛如尖刀在剖心割腹,令人心中滴血,眼眶垂淚。
忽然,站在最前排的偃王軍士卒不約而同地將手中武器放下,嘩啦啦跪倒一大片。
“陛下,我等非亂臣賊子,實為偃王裹挾爾。”
“我等情願為陛下前驅,與楚賊交戰。惟願不負陛下,陛下也能不負末將,免去我等家人罪過。”
依照晉律,對皇帝動刀動槍乃是十惡不赦罪中的謀大逆,不僅本人應當處以車裂或凌遲的極刑,三族也當連坐受罰。
這些偃王軍士卒本就不願對太上皇動武,也擔心最終不能戰勝趙鼎,反而落得全家受死的下場
。
因此,他們寧願當場背叛趙岐,再次效忠自己的君主。
行此舉,對他們而言沒有任何心理負擔,更不擔心事後會遭到某些報復。
這是因為在晉國這樣的封建社會中,名義上的君主只有皇帝、太上皇帝、皇太后、儲君幾人,向他們效忠合乎絕大部分人的價值觀。
而趙岐雖地位崇高,已經達到人臣的極限,可終究不是君主,他們這些軍兵不過是暫時歸他指揮罷了。
看到這一幕,偃王趙岐大驚失色,他怎麼也想不到,被迫幽居深宮數月的父皇竟然還有這樣強大的號召力,三言兩語就能讓自己計程車兵放下武器。
此時此刻,趙岐不禁感到後悔,自己還是動手慢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