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84章 敕令,田讓的懲罰,傲世第一皇子,高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太上皇忽然又看向趙鼎。
“你打退了楚軍,於國家有大功,朕不得不酬謝你,但你如今已經是儲君太子了,只有一步的餘地。你打算什麼時候登基,自己挑個良辰吉日吧。”
也許是因為前太子趙炳的篡權奪位的行徑,現在的太上皇能夠平靜地接受趙鼎即將為帝的事實。
反正無論什麼人來做皇帝,他都沒有復位的可能了。
一個沒有兵權的人憑什麼在這殘酷的大爭之世做皇帝?
出乎太上皇意料的是,趙鼎竟然拒絕了。
“這件事不著急,沒有這個名分,難道我就不能統治晉國了嗎?”
“現在的當務之急是穩定晉國,使咱們內部不要生出大的亂子,以免拖累將來的計劃。”
太上皇想起曾經,忍不住嘆了口氣。
“要是趙炳那孩子能有你一半的心性,也不至於落得身死於亂軍之中的下場。”
“皇帝是至高無上的,擁有最大的權力,可同時也吸引了全天下的關注和非議,總而言之,這個皇帝不是那麼好當的。”
“也罷,既然你暫時不願登基,就由你的意思來,先將國家治理好再說。等你願意登基為帝的那一日,朕將親手為你戴上皇冠。”
告別太上皇,趙鼎在皇宮中一處偏殿召集朝廷中的重要官員。
既然奪取了晉國中央朝廷,他自然不能凡事只和身邊人私下裡商量,這不合於制度,也不利於國家的穩定。
他趙鼎是名正言順的晉國繼承人,可不是什麼僭主。
來到殿中,趙鼎第一件事便是向群臣宣告他的存在。
“敕令,廢除前太子趙炳黨徒一切官爵,收監詔獄等候問罪。”
“敕令,中州陳白慕官復原職,仍為晉國丞相,統領百官。念起棄官歸鄉,不與賊同流合汙,難能可貴,加封太子太師,上柱國,銀青光祿大夫,加封食邑一千戶。”
“敕令,中州改製為行中書省,設丞相一人,參知政事二人,提刑按察使三人,都轉運使三人。首任丞相由鄒靜雲擔任。”
俗話說的好,新官上任三把火。
趙鼎第一次召見群臣,一連發出三道敕令,足以說明其雄心壯志。
這三道敕令的先後順序是按照重要程度排列的,可趙鼎萬萬想不到,正是這最不重要的敕令,竟激起群臣的反對。
首先站出來表態的是資善大夫,國子監祭酒田讓。
“殿下身為儲君,怎可代替皇帝發號施令,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令不行。”
“況且州郡縣制度乃是我朝開國時太祖皇帝制定下的,殿下身為趙氏子孫,怎可更易祖先之制,請恕臣等難以從命。”
趙鼎沒有第一時間動怒,而是看向田讓身後的眾人。
“你們也是這麼想的嗎?”
群臣以沉默為答覆,顯然是支援田讓。
“田讓,你說得很有道理。可如果不增設官署,該讓誰去招撫流民、恢復生產、洗刷冤情?”
“你讀了那麼多聖賢書,應該很有能力吧,一個人就能頂上我趙鼎的一個衙門,不如派你去民間好了。”
田讓默不作聲,面有懼色,他可不想跑到田野裡和泥腿子打交道。那些無知蠢人也許一見面就會打主意搶奪自己身上的錦衣。屆時,堂堂國子監祭酒只能在官道上裸奔,必成晉國一大笑柄。
“怎麼,不吭聲,難道你的聖賢書都讀到狗肚子裡了嗎?”
“既然不敢去做事,那就別攔著我,我趙鼎自會選派得力的官吏去治理地方,然後讓你們在朝廷裡坐享其成。”
田讓不情願的嘟囔你聲。
“無論如何,說到底還是名不正言不順啊。”
趙鼎猛地擲出一卷帛書,恰好落到田讓面前。
田讓被嚇了一大跳,一屁股坐在地上疼得站不起來,一直哎呦哎呦地叫痛。
“這是太上皇親筆寫下的詔書,詔令我為監國,全權管理國家,現在名正言順了吧。”
田讓撿起帛書,看得目瞪口呆。
帛書上確係太上皇親筆無疑,而且情真意切,字裡行間充滿了對趙鼎的期待。
他本以為趙鼎不過是第二個趙炳或是趙岐,沒想到他竟不走奪位稱帝的路子,而太上皇也心甘情願寫下這封詔書。
田讓忽然明白,自己跳出來反對趙鼎,不過是做了一回跳樑小醜。
田讓這邊心生羞愧之情,趙鼎卻沒那麼容易寬恕他,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