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看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5部分,大志,隨便看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章而注意到「港式BL」,那就好了 ; 別的作家以方言入文,京式BL都成為一種挺紅的風格,為什麼就沒什麼人去寫粵式BL(就是以廣東話入文)? 我就是基於這種發白日夢的心態寫下《春秋》。

而事實證明 : 我真是太天真。粵語——這種漸被殘殺的語言能有什麼市場? 我這一個年輕無知、亦缺人生經驗的小小作者,能有什麼偉大的創作? 有一陣子,我曾因此而失落,感到自己應當放棄,去做別的事,例如是讀書。我天生就易放棄,所以一事無成。後來我還是不甘於做只喪家犬,硬著頭皮寫下第二部長篇——

《大志》。

要讓我本人從文章的優劣去評《大志》,我當然會說這篇文寫得差。故此下文所講的,是我寫《大志》時所思、所想的東西,而不會自評哪裡寫得差、哪處寫得劣,大家無聊便看看。我很喜歡自言自語,向空氣吐露自己所想的一切,可能因為太寂寞。梵谷終其一生熱衷於與自己的兄弟通訊,並在信中解剖自己所創作的每一幅畫,基本上將那些書信、作品集合起來,就是梵谷本人的自畫像。既想坦露,又怕受到傷害,我雖然不及梵谷才華的億萬分之一,但在這方面,他使我隱隱有種同類的感覺。

名字背後的故事

在《春秋》完結前,我就著手寫《大志》了。有關書名,我沒有想太多,就叫這做《大志》。最直接的原因當然是由中心人物——戴志而來。話說我之所以想寫此文,只是基於對戴志這角色的熱愛。我最愛的人物是戴志,一直到現在也沒有變過。那是因為我一直也想做一個好像戴志那樣的人 : 八面玲瓏,專一,俊朗,坦率而能自我保護,大智若愚……但現實中,我感覺自己的性格比較似筆下的林春跟陳心(換言之就是糾結得讓人蛋疼的人)。

其二是想承襲《春秋》的傳統,讓書名包含兩主角的名字。《春秋》不用多解,我定角色名時,就想到要讓兩人的名字相合,一聽就明白他們是cp,不知怎的腦裡就蹦出「春秋」二字(雖然這個名字也許誤導不少人站錯CP)——最初他們只是我某篇寫作功課的人物,只是寫完那篇功課,覺得這兩個角色挺有趣,才開了個長篇,我可是始料不及的。《大志》先是諧音「戴志」,其次「志」取自戴志之名,而陳心的「心」字也包含在「志」一字裡,所以我一開始就覺得「大志」這名字最妥當。

順道點明其他角色名字的由來。有些作者改名總是想以奇險壓倒讀者。有一位專寫美強的作者就愛由此進路命名角色,我才疏學淺,他筆下的角色總帶有幾個我不認識的字。我因為自命清高,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常常說想用耽美文反映現實,所以我改名總是很隨意,筆下角色的名字也平平無奇。名字跟外表一樣,都是個臭皮囊而已,隨便改就行,故此我往往花很短時間就能決定角色的名字。

戴志——這個角色我本來沒打算塑造太多。在寫《春秋》時,我先想寫一個小丑型角色,他有一個滑稽的花名,到處吃得開——不知怎的,先想起足球小將的「戴志偉」(後來才知應作「戴翅偉」,但知得太遲),再想到戴志這名字。

陳心——此名取在陳三愁之後。說來奇怪,一開始我就想到要將陳秋的父親起名為愁,後來覺得「陳愁」念起來太古怪,才變成「三愁」。接著我一見了「愁」字,便一把想到陳秋兄長的名字——「心」。。恰如陳心的「心」字是組成「志」的一部分,也算是兩個角色的緣分了。

何清玉——我構思每個角色時,都是先想此角色的性情跟際遇。她是個有才學的女子,精神上有潔癖,但卻選擇了不學無術、風流不羈的陳三愁,可見她其實並非外人想像的高潔。她跟陳三愁,終其一生是靈與肉的鬥爭,兩個人都想用自己的力量去征服對方,所以兩敗俱傷——這女子,何曾冰清玉潔呢? 這便是她名字的由來。

陶微風——這角色的英文名直接取自我的網友,Ms Anubis。而配合此人物的性情,我覺得應用糜爛去形容 : 糜爛中有種難以抗拒的吸引力。於是想到「開到荼蘼花事了」。這人物身上有慾望,也有對理想的追求,且他在陳心生命中是個停留最短、又對他影響極大的過客,恰如一陣微風拂過他的心,使他心癢過,最後又不得不接受這一陣風的逝去。綜合以上,就有了陶微風此名。

曲意——不知大家對這角色有沒有印象,我寫他,純粹出於「陳心沒有朋友也太奇怪」這一點。此人性情古怪,亦心思細膩,能「曲盡人意」 ; River(曲意之洋名)一名,只是因情節需要(曲意伴陳心去見陶微風,不能用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劍扼虛空

圈圈

戀君心之美人如花隔雲端

醉夢笙

我的青春戀愛物語應該沒問題(主排球)

二無

第一狂妃:廢柴三小姐

豆娘

花開春暖

童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