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部分,觀音,辣椒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自身也要有一顆澄定善感的心。
對方如月色,你即要如清波映徹。譬如當年簾後的卓文君和堂前的司馬相如,公然調情,卻將眾人都瞞過。這是一件多麼有快感的高智商的惡作劇。
精神的直抵要害比一切的言語的閃轉騰挪都值得深入回味。
倩女此時已由王生的琴音抵達他的靈魂。情之所鍾,心之所繫。他一點點情緒的波動她都能覺察。難得的是。她又將對他的憐惜表現得如此得體,絲毫沒有讓清高的王生不快。
她見他有所觸動,接著說:〃王秀才,趕你不為別,我只防你一件。〃王生不明所以:〃小姐,防我那一件來?〃
倩女毫不掩飾對他的期望和看重,娓娓道來:
〃(魂旦)你若是赴御宴瓊林罷,媒人每攔住馬,高挑起染渲佳人丹青畫,賣弄他生長在王侯宰相家。你戀著那奢華,你敢新婚燕爾在他門下?
(正末)小生此行,一舉及第,怎敢忘了小姐!
(魂旦)你若得登第呵,你做了貴門嬌客,一樣矜誇。那相府榮華,錦繡堆壓,你還想飛入尋常百姓家?那時節似魚躍龍門播海涯,飲御酒,插宮花,那其間佔鰲頭、佔鰲頭登上甲。
(正末)小生倘不中呵,卻是怎生?
(魂旦)你若不中呵,妾身荊釵裙布,願同甘苦。你若是似賈誼困在長沙,我敢似孟光般顯賢達。休想我半星兒意差,一分兒抹搭。我情願舉案齊眉傍書榻,任粗糲淡薄生涯,遮莫戴荊釵、穿布麻。〃
一路看過來,元雜劇裡有太多你儂我儂,郎情妾意,生離死別的真情告白,都脫不了市井氣,沒有《倩女離魂》裡言語真摯,清潔喜人,使人讀了心懷舒暢。倩女句句說的是世俗事,卻句句說的不俗,連說自己的對未來的擔憂時,都說得那麼慷慨清潔。
她對世事的冷靜判斷,超越了她的年齡和閱歷。設身處地地想,你不忘是你不忘,可是世事往往身不由己啊!我不能冒這個險,我不能失去你。你若不中,我也甘願與你貧寒度日,絕無怨言。
倩女如此坦率的表白,近於搏鬥,王生若再不允,那就不是拘於禮法而是木訥無情了。幸而他不是。王生也是一個很豁達的男人。見倩女心意堅決,他也不再多慮,慨然應允:〃小姐既如此真誠志意,就與小生同上京去,如何?〃
倩女微微一笑,含羞頷首,依偎入他懷中。片帆高掛,直往京城去。
《琵琶記》和《荊釵記》
《琵琶記》和《荊釵記》:〃鰲頭可羨,須知富貴非吾願。〃
生活,就是心中的世界和現實世界碰撞交接的過程。有時欣悅。有時慘烈。得償所願或是粉身碎骨。
所有的曲折複雜都會有一個簡單的指向,矛盾也終將化解。人的一生,是用來了解自己真正需要什麼和如何得到的過程。
兜兜轉轉之後,發現苦心追求的正是自己早已擁有的,和驀然發現自己費盡心機也無法擁有一樣可悲。
在眾多汲汲以求的讀書人中,蔡邕和王十朋是特出的罕物,他們心思清明。自我隨和。
——題記
(一)
我翻遍漢朝史書,有漢一代,只有三公九卿,未見有個牛丞相。蔡邕實有其人,乃東漢名士。生一女蔡文姬,文姬歸漢是東漢文化界的大事。但沒有任何證據顯示,蔡邕娶過一位宰相千金,他的夫人亦不姓牛或趙。
這點不真,並不妨礙《琵琶記》成為一個好故事。我意欲透過它和《荊釵記》來傳達一些清潔的概念。這是兩個核心一致的故事。情節,在某些地方也有重合。
這點相似也不妨礙故事各自的走向和表達。這兩個故事裡的女主角都堅貞溫婉,賢良淑德,男主角的性格都具有清教徒的特質。清沉寡言,自我節制。他們象徵著最具有中國傳統道德美感的人格。
《琵琶記》和《荊釵記》的開場,都是一幅天倫之樂的溫馨畫面,孝順的子女為高堂賀壽。家庭美滿,子女在側。
幸福裡也不乏隱憂,風波就躲在平靜後。蔡邕的父親尋思著讓蔡邕上京趕考博取功名,錢玉蓮的父親一直惦記著自家無後,要為女兒尋一個終身。
面對父親的催促。蔡邕表示,父母在,雙親老,不便遠遊。
面對母親的催促,王十朋表示,儘快出發。
也許王十朋也有蔡邕一樣的顧慮。但艱窘的家境,寡居老母的殷切期盼都促使他必須把功名放在首位,有了功名才有能力照顧母親和妻子。
王十朋的生存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