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部分,觀音,辣椒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們是屬於這個民族至為根本的東西。
我一直在想,中國人到底是怎樣一群人?是什麼幫助這個民族,度過一次又一次近乎滅頂的災厄,破除一個又一個在劫難逃的魔咒,緩慢而堅毅地前行?
將痛楚,隱藏在傷感優雅的敘述裡,讓故事像花一樣無拘無束地開放。我期許透過一個個故事,在時間中與時俱進。在貪婪,殘忍,兇蠻,世俗的外表之下,尋找到充滿關愛,奉獻,堅貞,寬容的人性光芒。
我透過故事,看到讀書人精神上所受的屈辱和自身的小肚雞腸。這點上他們和最小氣最世俗的婦人毫無區別。他們力圖透過虛構故事來疏導被壓抑的情緒,尋找內心的平衡,表達自己的不滿,以此抵抗社會給予的壓力,消除身份認同的不安和窘迫。
於是你看,在現實中懷才不遇,牢騷滿腹的讀書人,搖身一變時來運轉,美人投懷送抱,拿取功名如探囊取物,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想象的美滿,恰恰反映了現實生活的艱窘和精神的枯萎貧瘠。
當一個男人真正獲得認可,獲得實現理想的機會時,他應該知道要抬起頭來,把手張開,伸向天下,伸向更多需要救助關懷的人。絕非掉轉身來,與自己的翁婆秋後算賬,把娶到女子光耀門楣,作為揚眉吐氣證明自己能力的手段。
文人們在戲曲中展現的高尚和齷鹺並存的能力,也著實令我興奮,他們總是一會兒上半身,一會兒下半身,一邊自以為是,一邊怯於人言,一面被現實閹割,一面在自我幻想中雄起……完美毫不牽強地轉換角色。
我甚至惡毒地覺得,失落、被棄才是文人的宿命,只有失落感才能激發他們偉大不朽的靈感。豐腴的生活只能使他們腐壞。
我更希望能借由戲曲,瞭解一個由儒釋道法等多元文化構成的中國文化是如何不完美卻和諧的統一在了一起,進而影響了數千年來中國人性格的形成,這些高貴又卑劣,使人讚歎又厭惡的品質,它們一如既往地存在於我們每個人體內,由生即死,生生不息。
中國古代文人潛意識裡的想法和他們真實的心態,平民百姓真實的感情波動,都使我好奇。他們因何而喜,因何而憂?我需要的是一個接近真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