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蓋有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部分,郝懷明如煙如火話周揚,開蓋有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耳,都有自己的梅蘭芳和郭蘭英。……共產主義的最後建成,也就離我們不遠了。”薄一波後來在談到柯慶施的這個發言時說:“他的這個發言,簡直是太離奇、太令人‘陶醉’了。他當時講得繪聲繪影,其神其態,至今還能記得。這樣脫離現實的空想,對當時已經發生了和發展起來的‘左’傾思潮,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下卷第670-671頁)柯的這個發言後來以《勞動人民一定要做文化的主人》為題也與周揚的上述發言同時刊登在《紅旗》雜誌創刊號上。

毛澤東對周揚的在會上的這個發言很滿意,他在第二天的大會上講話時說,昨天周揚同志的發言中講到民歌問題,講得很好,所有的同志一直到支部,都要努力蒐集民歌,每個鄉出一集也好,全國有9萬個鄉,就出9萬個集子,如果說多了,出萬把集是必要的。

大躍進民歌數量之多,如汗牛充棟,無法統計清楚到底有多少。其代表性作品,大體上可以說已收入郭沫若、周揚編的《紅旗歌謠》之中了。這本書11月初由紅旗出版社印出樣本分送有關領導和文藝工作者審閱,1959年9月正式出版發行。後來,毛澤東對這本書的評價是“水分太多”。周揚回憶說:“他在和別人談話時說過《紅旗歌謠》水分太多,就是選得不精。對我也說過‘還是舊的民歌好’的話。”(周揚:《〈紅旗歌謠〉評價問題》,《民間文學論壇》1982年創刊號)所謂“水分太多”,實際上正是“大躍進”嚴重的浮誇之風在民歌中的必然反映。詩壇泰斗和理論權威精選的作品尚且如此,“大躍進民歌運動”除了衰敗還能有別的命運嗎?

22 在“大躍進”年代(3)

與“民歌運動”相聯絡的是對革命浪漫主義和革命現實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方法的提倡。關於這兩個問題,當時在文藝界都曾展開過熱烈的討論,有不少文章發表。在周揚看來,所謂浪漫主義實際上就是理想主義。為什麼我們的民歌中有那麼多的浪漫主義,而讀來並不生厭呢?那種浪漫主義所以可愛,在於它都是可以實現的。所以,革命現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乃是我們的理想和現實相結合的反映。齊白石說過,藝術作品在似與不似之間,周揚認為這個話很有意思。要畫得完全像,不如拍相片,畫家的畫一定是有些地方不像,但又是更像的,這就是把你的特點畫出來了。再如中國藝術有“形神兼備”的說法,一個外部形象,還有一個精神形象。中國的藝術是非常注意神似的。畫像的時候就要把你的精神畫出來,包括他的人格、性情、靈魂等等,這樣你的藝術才有價值。

總之,“藝術就是要求又像又不像,是又像又不像的統一,比較起來來這是最像的。現實與理想的結合是最現實的,也是最理想的,缺乏理想的現實不是最現實的,缺乏現實的理想是不可靠的理想。”

(《周揚文集》第3卷第65頁)在革命浪漫主義和革命現實主義孰輕孰重的問題上,周揚強調後者是基礎,在排列的前後順序上,刻意把革命現實主義放在革命浪漫主義前面。而毛澤東則常常是把革命浪漫主義放在革命現實主義前面的。隨著大躍進的逐步退潮,毛澤東對詩化的社會和社會的詩化的日益不滿,民歌運動也就隨之走向終結,革命現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主義相結合似乎也隨之失去了當日的光彩,20世紀80年代以後便從文壇上漸漸遠去了。 “凡是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就是好的” 在那個“大躍進”的年代,盛行“全民大辦”的口號,如什麼“全民大辦水利”、“全民大鍊鋼鐵”、“全民大辦教育”、“全民大辦文化”、“全民大搞文藝普及”等等。周揚是主管文化和文藝方面工作的,但是他卻不贊成“大辦文化”之類的口號,多次對這個提法表示了不同的看法。

1958年9月13-20日,###召開文藝創作座談會,參加會議的有7個協作區及河北、山西、上海、天津等少數地區的同志。

這次會議的目的,本來只是討論迎接明年國慶10週年組織創作的會議,原定會期3天,但周揚一開會就說要把這個會開成一個既是務實又是務虛的會,就如何實現創作大躍進進行研討,結果會開了8天。周揚在會上說,文藝要躍進,怎麼躍?文藝和生產的關係,工農業生產總是領先,總是要在前頭,不可能教育文化走在前面,所以教育和文化一定要服從它,與它結合。周揚在這裡給教育文化工作定了位,給經濟工作讓了路,與“全民大辦教育”、“全民大辦文化”顯然唱了一個反調。周揚也說文藝要全面躍進,理論和創作要躍進,專業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