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的杏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章 田黃凍石,觀相識語,二月的杏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行人到了縣衙,二柱讓李元寧三人稍等片刻,自己則直接去了內衙,去找今日的班頭,但是沒找到。二柱因著心裡牽掛,一時心急,便大著膽子去找了縣衙縣丞方宇。 縣丞方宇聽了也是愣了,就要去找縣令,隨即想起今日縣令不在。方宇便領著二柱找到縣衙周同知,同知周成一聽二柱的話,也急了,這收糧食可是大事啊!要是真有什麼行文,他們耽擱了,那還不要了百姓們的命。當下,周成忙吩咐方宇讓二柱請那三人進來。 話說這周同知也是十年寒窗苦讀,又是在這位上十數年,這麼多年熬出來,那雙眼睛多毒啊!是以,周成一眼就看出這三個孩子的不簡單,尤其是中間的那個孩子,渾身上下的氣度,且定是這三人的領頭之人。至於後面兩個,自然是隨從,可即便是隨從,那周身的氣度也比一般富貴人家的孩子好啊。 周成心裡明白,就這三人敢閒著沒事到府衙,特地來騙自己的可能性不大,當下便一陣詢問。 李元寧把剛才對著二柱說的話又說了一遍。周成聽了便是猶豫不決,雖說這三個孩子出身富貴沒問題,但萬一真是富家子弟的閒中玩鬧,自己可是賠上了前程和身家性命了。因此,周成再次打量李元寧,但見此子眼神清明,不像滿口胡言的。即使這事是真的,可縣令不在家,他一個同知貿然釋出沒有上面行文的通知,也是會被責罰的。 李元寧見此情形,知道這同知有些猶豫了,暗道這不下重藥不行了,想起了自己身上的一塊拳頭大的田黃凍石,便直接拿了出來。 說起這塊石頭可是頗有來歷的。 自從自己的表舅袁目開了那豆腐店,來店裡的人頗多,但那些人都是來看熱鬧的,都想看看袁家的那個年輕的少年英才是否真的墮落到當小商販的地步了。 在這些人中,也有幾個真心實意的朋友時常來看袁目,來的最勤的當屬那個工部司農處的曹源。 要說這曹源也是個奇葩,祖父曾官之當朝太傅,大伯曹誼為正二品觀文殿大學士,父親曹譯排行老四,為保和殿侍制,官之四品。曹家一家子的讀書做官之人,就是那不愛做官的子弟也是些附庸風雅、才子之流的,當然了,這樣的人,曹家也養的起。 然,曹源不一樣,生在這樣的人家,學問定然不差。可這個曹源從小就喜歡捯飭農藝。說實話,要是園藝,曹家也忍了,那叫愛好風雅。可生為曹家四房嫡子的曹源,竟然整日裡跑到農莊裡和那些個泥腿子打交道,那可就有點傷風化了。 為此,曹老夫人自然不喜,且也沒少訓斥。曹父曹母也不許,曹家其他人更是不屑。 曹源才不管他們的想法,依舊我行我素。曹源的親爹曹譯,對著自己唯一的嫡子,那是打、罵、斷銀子等其餘的威脅都用上了,恁是沒起到半點作用。 還是後來,曹母劉氏看自家兒子實在不改,也就放棄了,還勸著自家丈夫一起放棄了,不然怎麼辦?難道真打死了,她可就這麼一個兒子。 有了劉氏的勸慰,曹譯只得放棄對兒子的壓迫。不過,這父子倆的關係卻有點僵,屬於不見面沒事,一見面就雞飛狗跳的節奏。 曹母想著兒子喜歡捯飭這個農作、而丈夫又不喜兒子結交那些下賤的農人,一權衡就回孃家請了孃家兄長,將兒子曹源弄進了戶部的司農部,全了雙方的心思。 這下父子二人倒未鬧出什麼矛盾,卻頗有點井水不犯河水的感覺。 因曹源一次偶然的機會結識袁目,且傾佩袁目的本事,加上自己喜農事,和袁目有所交集。一來二去,兩人自然成了好友。以致於袁目後來出事,曹源還是一如既往,就是那豆腐坊,也毫無在意自己的形象經常光顧,與那些平民百姓沒二樣地坐在那吃東西。 那時住在外祖父府上的李元寧,可不像住在宜寧候府那樣的拘謹,是可以天天出府玩的,自然表舅的豆腐坊也是經常來的。一來二去,李元寧和曹源就混熟了。 李元寧很欣賞曹源,一來這人實在、心眼少,要知道他的這種情況在他們這些官宦人家都屬於異類的了。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這個男人曾放言,自己此生不納妾不要通房,只他妻子一人。你說這麼個放在現代都快絕跡的男人,李元寧怎麼不欣賞。不僅如此,李元寧還出謀劃策地幫他搞定未來妻子和妻弟。 四年前,北齊國和西都國兩國的皇子出使東陵國,其中北齊的一道題難住了滿朝文武。皇帝當時頗為尷尬,甚至感嘆:逸臣先生不在京都,不然就不會無人解題了。於是釋出告示懸賞解題方法。 當時在豆腐坊喝豆漿的李元寧和曹源一時好奇,讓柳林去拓了那告示上的題目。面對那個用現代三元二次方程就能解決的問題,李元寧是一點點壓力也沒有,三下五去二就解決了,驚的旁邊的曹源直愣愣地看著她,這還是個十二歲不到的孩子。認識這麼久,他雖也見識過眼前孩子許多不同尋常的見解,可沒想到這個孩子竟然這麼厲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