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林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二章 乞巧(下),漢魏風骨,Ms.林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禮自持,語重心長地述起:

“人生如旅,人生亦如花似夢。世事無常,花開花謝,夢醒緣終,千古興亡無限事,問此世間,哪有不覆之家,哪有不滅之國?孟子云:‘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家國榮興於憂患之間,敗亡於安樂之中。世人多曉此理,偏其從史中學得唯一之理便是人不會學理。‘秦二世族滅,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這最後所傳故事,名喚《紅樓夢》,諸君可謂之‘人生如登紅樓做一場春秋大夢’,這故事又名《金陵十二釵》,乃是秣陵昔年舊事。金陵之名,源自楚威王因山立號,置金陵邑之事……

“列位看官:汝道此書從何而來?說起根由,雖近荒唐,細按則深有趣味——

“原來女媧氏煉石補天之時,於大荒山無稽崖煉成高經十二丈、方經二十四丈頑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媧皇氏只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只單單剩了一塊未用,便棄在此山青埂峰下。誰知此石自經煅煉之後,靈性已通,因見眾石俱得補天,獨自己無材不堪入選,遂自怨自嘆,日夜悲號慚愧。一日,正當嗟悼之際,俄見一僧一道遠遠而來……

……

大約講述了一個時辰,方將這《紅樓夢》大致故事給他們道來,已而日既西傾,院內氣氛哀傷,我扶案而起,撣衣肅立,結語道: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真僥倖。看破的,遁入空門;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的大地真乾淨!’

語罷,心神恍恍,我一時竟不知,此番言語,是說給漢魏之際的文士們聽的,還是說給苦苦掙扎於今世命運的自己聽的。

後席幾位總角小孩,聽後自然懵懵懂懂,四處張望,覺得乏味。可年長的幾位公子卻或深或淺地明悟了這千年後的箴言。

臺下杯箸皆停,杯盤狼藉,小曹衝難得苦著個臉,耷拉著腦袋,皮球也不拍了,任它滾落於旁;小曹節仍舊是呆呆的模樣,似懂非懂;秦純不以為然地撇撇嘴,自顧自撥弄手中的竹蜻蜓;公子袞不再只顧著看書,放下經卷沉思,鋮兒他們兄弟三人的鳩車竹馬也不搖了……只有華兒笑靨如花,無邪地吹著泡泡,那大大小小的泡泡飄上圓臺,縈繞著低萎的盆栽,它們在夕暉的照耀下泛著金燦燦的光,旋即又破滅了。

唯有曹丕,慨然飲酒自酌,若墜醉夢,他喃喃道:

“若此般人間悲歡離合,痛徹心腸,於家國盛衰前,所謂兒女情長,又獨微渺……好一個人生如夢,好一個大廈將傾,方今漢室頹危,若非父親竭力輔持,早已四海皆王。秦二世而隕,炎漢亦經中興方殘喘至此。世無長久之物,人壽有終,喜樂有盡,生著華服食金粟,死後巖穴一抔土,何論一家一國呢?”

“纓以為,世間有一物,可得與天地長久——”

“何物?”

“情義。”

“哈哈,世情如衣履,無足可戀。”

“那功與德呢?”

曹丕垂著眼簾,沒有回答我,反倒一旁的曹植眸中一亮。

俄而,一陣撥浪鼓聲在後排響起,還伴著聲聲孩笑。眾人聞聲望去,但見抱著公子宇的乳孃正搖著鼓,逗樂了另一個乳孃懷中一歲大的男嬰。

那是叡兒,二哥曹丕的幼子。

曹植單指敲桌,自言自語,不知喜怒:

“紅顏薄命,兒女生離死別之情,吾今不得知,誠以寶玉此君甚有意味,若痴若慧,若真若假,竟覺著十分親切……然今時天下,明宰翼朝,比起潁水洗耳、首陽采薇,吾輩之士,更應懷入世濟民之心,心恤黎元蒼首。何為自苦,空生多念,徒使心憂?”

果然,時隔千年,山川異域,日月不同天,不可同日而語、不可同境而論。到底建安文士不同於明清文士,一代有一代之文學。而今封建之制方興未艾,欲以封建末世著述取悅前人,誠然可笑。若跨時代傳遞價值觀,豈非逆天而為?今日是曉得此理,日後只怕自己也難免再犯。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揭示人生命運之文學,固為人所共情,一部《紅樓》,一生虛妄,竟可跨越千年時空,給予世人心靈震撼。

我收斂神色,巧言撥開話題:

“話說金陵,即丹陽郡之秣陵。‘秣陵地形,鐘山龍蟠,石頭虎踞’,相傳有帝王之氣。昔年袁術稱帝淮南,今朝猶恐江東虎起,子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之趙武天下

清平白鷺

轉世為僧

916人

龍魂鳳魄

陌豫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