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犀無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9章 實驗室考古,江海潛尋,靈犀無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想起發掘打撈“長江口二號”的輝煌過往,匡有為對王逸少、郭超仁的建議很是認同。 然而,鄒敏卻提出了異議。 她認為,“長江口四號”更適用於“圍堰發掘”的方式,簡單說,就是先把沉船圍起來,然後抽乾圍堰裡的積水,對沉船船體進行發掘和研究。 這相當於是,把“水下考古”變為“陸地發掘”。 見王逸少沉吟不語,顯然並不認可,鄒敏便細細解釋一番。 一則,“長江口四號”為蒼山船,船體不大,若使用“整體打撈法”,必須為之設計專屬的打撈船、沉箱、弧形梁,造價太高;二則,“長江口四號”在近江水域,且埋得不算深,採用“圍堰發掘”的方式,可行且較為經濟;三則,採用“圍堰發掘”方式,可以關聯到崇明島的水文環境,比較方便進行“實驗室考古”,對後續展開考古、科研工作頗有益處。 會場諸人討論之後,覺得王逸少、鄒敏所說都有些道理。 如果不考慮成本投入,“整體打撈”方案,有利於科研團隊對“弧形梁非接觸文物整體遷移”技術,進行進一步最佳化和提升。 如果採用“圍堰發掘”方案,最大的意義,是能借此進行“實驗室考古”,這與當下考古行業的新趨勢、新重點相吻合。 說到“實驗室考古”,匡有為感慨頗多:“是啊,你們看,三星堆遺址的保護和研究,就已經在採用‘實驗室考古’的思想和方法了。” “實驗室考古”的概念,相對來說比較新穎。對此,官方的定義是,“指考古專家與文物保護專家相互協作,運用多種科技手段在室內開展古代文化遺存的發掘清理,根據相關檢測分析結果及時實施文物保護,透過對相關遺蹟遺物的現場觀察、分析、實驗,探索古代人類活動及科學技術等問題的考古活動”。 在工作時,重點是發掘清理、檢測分析、保護處理、研究復原。 做一項重大決定,總是需要反覆思考和論證的,匡有為心裡雖已有了傾向性,但他也沒有直接拍板,而是讓參會人員再加考慮,三天之後再開第二次會議。 回研究所的路上,郭超仁一邊開車,一邊問王逸少,匡局長對哪種方案更為支援。 王逸少想了想,才說:“我看匡局說起三星堆的‘實驗室考古’,眼睛裡都放光了。想來……” 他沉默了一下,話鋒一轉:“去你二師公那兒!” 郭超仁也不多問,重新點了點導航,車開到下一個路口,就往左拐彎了。 為免突兀,王逸少也馬上給趙函式打了電話。 電話開著擴音,電話那頭,趙函式表示自己有時間,並叮囑王逸少、郭超仁啥也別買,家裡吃的東西很多。 但郭超仁停車時,還是跟王逸少說:“禮多人不怪,師父,我去買點牛奶、水果吧。” 在趙函式家樓下,就有一個連鎖超市。 “你倒挺懂事的,”王逸少很欣慰,“車位不多,你先把車停好,我去買!” 師父既如此說,郭超仁也不跟他爭。 幾分鐘後,師徒倆提著牛奶、水果,進了趙函式家。鍾小梅忙把牛奶、水果接下,衝沙發上的趙函式說:“爺爺,趙叔、超仁哥提了火龍果,我加個菜好不好?” “嘿,這倆人……說了不買東西的!”趙函式起身走過來,看看師徒倆,又看看鐘小梅,“行吧,你要做什麼菜?” “火龍果可是好東西,能促進細胞的新陳代謝,清除體內多餘的自由基,還有大量的膳食纖維、果膠,可以潤腸的。我做個‘酸奶火龍果’吧!飯後甜點!” “哎喲,小鐘不錯哦,懂這麼多。”王逸少忍不住誇讚一聲。 “謬讚了,王叔,我最近在考營養師,知道一點點。” “嗯,挺好的。” 這會兒,是下午四點來鍾,鍾小梅給王逸少、郭超仁泡好茶,便急匆匆進了廚房,去準備晚餐了。 “對了,我這幾天本來就要找你的,你來了正好。藍紙出來了,不知道怎麼送到我這兒來了,我放在電視櫃抽屜裡……” 郭超仁一躍而起:“我來,我來,二師公!” 這小子嘴巴又甜,動作又快,趙函式看著他也格外順眼。 下一秒,藍紙遞到趙函式的手裡,他又轉遞給王逸少。 封面設計很大氣,設計精巧的“寶盒”圖案,與“近代上海的‘時光寶盒’”的書名,可謂是相得益彰。 在藍紙裡,當年祁北川所寫的《潛水日誌》的幾頁影印本,都被保留了下來。 王逸少摸著這幾頁,想起老師的音容笑貌,一時發怔。 趙函式看出他的心思,笑著拍拍他肩:“人生留痕,就是最好的了,不要傷感。” “沒有沒有,就是有點感慨。” “嗯,你往中間翻翻,看看那幾張圖。” 那幾張圖,當然指的是他們擔心達不到出版要求的,2015年拍攝的那部分圖片。關於這一點,出版社的回覆是,問題不大,畫面不清晰,恰恰可以反襯後來使用“增強影象”技術之後的優良效果。 王逸少翻開前十來頁看了看,感覺有些驚喜:“出版社真的好用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驚!我成了女頻文主角

魚刺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