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犀無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8章 “CARL STRAAT”打撈船錨,江海潛尋,靈犀無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研討會的第一個階段,是各國代表交流發言,各自介紹本國在水下考古事業上的突破與成就。 第二個階段,是參觀施密特先生在盧塞恩開的研究所,和由他擔任館長的一家“Water world”博物館。 這個研究所,走的是產研一體的路子,又和大學簽訂了合作協議,引進人才。 艾娜本是藝術系的高材生,因為施密特先生需要策劃展覽的人才,就把艾娜招了進來。 第三個階段,是讓各國代表體驗瑞士最新的考古技術——第三代“潛水鐘船”。 在體驗“潛水鐘船”之前,施密特先生使用PPT、影像資料進行了解說: 第一代“潛水鐘船”,在多年前已經研發成功,並投入使用。 聽起來,這有些像是科幻小說。 考古人不需要穿戴任何潛水裝置,就能在水底漫步和工作。在整個過程當中他們的鞋子始終保持乾爽。不僅行走自如,工作起來效率也高。因為沒有負載,徒步打撈東西,就跟在沙灘上撿貝殼似的。 一開始,潛水鐘船並不是水下考古的專門裝置,本質上,它是一種打撈船。 2021年6月,萊茵河上,一艘貨船拋錨之後,不慎將重達1.7噸、價值4.5萬的船錨掉在了河底。 這種損失無疑是很大的,但更麻煩的是,如果放任船錨沉沒河底,還有可能威脅到來往船隻的安全。 三個月後,一艘名為“CARL STRAAT”的潛水鐘船出馬了。 在這之前,它也很忙碌,經常從萊茵河中回收集裝箱、巨石等各種障礙物。不過,這麼重的船錨,對“CARL STRAAT”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簡單說來,潛水鐘船就是“船體+潛水鐘”這兩大部分。細說下來,這個船體,從船頭到船尾有指揮橋、住宿室、壓力艙、豎井引導通道等構成。 至於潛水鐘本身,物如其名,以鋼為材質,模樣像一口鐘,下方敞露。 工作之前,置於船尾的甲板起重機、鋼纜、滑輪,保護著潛水鐘逐漸下降、沉沒。 入水那一刻,工作人員向其中泵入壓縮的空氣,目的是把潛水鐘裡的水流徹底排開。 但此時,工作人員還不能馬上去水底工作,因為水底的高壓環境,會讓人難以忍受。電影《加勒比海盜》中的情節,在現實中不可能出現。 為了能順利下水,工作人員要先去壓力艙進行加壓,才能適應稍後的高壓環境。 加壓之後,工作人員透過豎井管來到河床上。現在的河床,像是被抽空一般,早已變為“陸地”。 由於河底有不少干擾搜尋訊號的東西,工作人員沒有馬上找到沉錨地點。而在移動過程中,潛水鐘不可避免略有上浮,鐘體底部的河水也會重新湧入一些。 但這不影響什麼,因為內部充盈著高氣壓,水不會漫延到艙室裡。 在整個搜尋過程中,工作人員使用細長的鐵絲,逐段探查水下疑點,最後在接近100米的河道中找到了船錨。 找到船錨後,工作人員把結實耐用的吊鉤,與船錨相連,再利用潛水鐘裡的起重裝置,把它吊離河底。 在整個打撈過程中,工作人員還可以用特殊裝置的電話,和指揮橋保持聯絡、溝通訊息。他們身不沾水,工作起來比較輕鬆,這一趟搜尋總體上成本不高,較為經濟。 展示完PPT、影片資料後,施密特先生笑道:“In fact, the inspiration for this salvage method came from Aristotle's diving concept in the 4th century BC.(其實,這種打撈方法的靈感,來源於公元前4世紀,亞里士多德的一種潛水構想。) “This diving concept utilizes the principle of‘atmospheric pressure and water pressure resisting each other’(這種潛水構想,利用了“大氣壓與水壓相互抵抗”的原理。) “We press a cup upside down into the water because there is air inside the cup. As long as the mouth of the cup is balanced, the middle of the cup can remain dry. Assuming we put a tissue in it, it won't get wet.Put a candle light, it won't go out either.(我們把一個杯子倒扣壓進水裡,因為杯內有空氣,所以在入水時,只要杯口保持平衡,杯子中間就能一直保持乾燥狀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驚!我成了女頻文主角

魚刺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