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犀無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章 首席工程師,江海潛尋,靈犀無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未到八點,可容納三百人的線上會議裡,齊刷刷來了四十號人,但無人艇工程研究院的鄒敏和她的助手卻沒來。 童嫿便在群裡問:“要不,我打電話問問?” 郭超仁隔著螢幕扔給她一個白眼:這叫該來的不來,不該來的來了。你一個記者,跑得風快是想鬧哪樣? 不知是不是因為童嫿給她打了電話,三分鐘後,鄒敏進了會議室,開口就是一句“各位好,開始吧”。 郭超仁有意看了下時間,不早不晚,剛剛八點整。匡局長髮了個“大汗涔涔”的表情,好像沒說什麼,但又好像什麼都說了。 早就聽說無人艇工程研究院的首席工程師鄒敏,是個特別有時間概念的人,但沒想到卻是這樣講“時間概念”的。 QQ的聊天框閃了閃,看頭像是表哥。郭超仁順手點開,一看他說的話便樂了。 “你猜,要是鄒工在某些提倡加班文化的公司,會不會吃排頭?” “呸!”郭超仁回道。 一邊回,一邊在心裡鄙視這種公司文化。優質高效才是應該被追求提倡的工作態度呢! 開玩笑,鄒敏是何許人!70後女將,巾幗猶勝鬚眉! 2014年時,研究所遇到了難題。長江口水流渾濁,考古隊很難拍到有價值的影象資訊,考古工作幾乎中斷。祁北川便問起無人艇工程研究院的鄒敏,希望他們能研發一套智慧水下攝像系統,幫助考古隊捕捉渾濁水域裡的影象資訊。 鄒敏慨然應諾。為了這一諾,鄒敏帶著一支30餘人的研究團隊,花了八年時間潛心鑽研,最後不僅研發出了“水下增強影象”的技術,還憑藉“沉船自動識別輔助系統”“智慧化立體取樣無人艇”“機器人水下考古裝備”等科研成果,一躍成為海洋一線的骨幹團隊。 除此以外,鄒敏團隊還發現了一種叫“電磁突變”的現象,團隊試圖把海底洋流的“波浪能”收集起來,使其為水底的文物監測裝置供電。研發成功後,團隊把海底波浪能的能量密度提升了 47倍之多,這之後,考古隊的裝置,只需配上如手機充電器一般大小的裝置,便能不間斷地收集海底波浪能,輕鬆從容地在水下監測文物了。 剛用上這套裝置的時候,郭超仁十分感慨,還跟老媽發了張自制表情包,上書“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沒電了”,引得老媽好一陣笑。 這支團隊能做出如此成績,固然得宜於其多學科交叉的特性——融合了機械、力學、數學、控制工程、人工智慧、電腦科學等眾多學科門類,但不也歸功於鄒敏優秀的領導能力嗎? 總之,郭超仁對這位女將佩服得五體投地。 想到這兒,郭超仁再回一句:“不準亂說我家女神。” 對方沒有回,估計是已經投入到工作狀態了,郭超仁也不敢分心。因為兩年前被停職反思的經歷,郭超仁很少主動表達意見,今天也沒有先吱聲,直到行業領導們都說完了,郭超仁才附議:“我沒異議。” 也確實沒異議。等到颱風過去,考古隊員們將迅速集結,開往長江口入東海處的幾處島嶼。為今之計,除水下考古工作本身所需的裝置,他們還須準備在島上的日用品。誰知道,這一去要去多久呢? 就在郭超仁準備個人物資之時,童嫿也忙得不可開交,不僅把手頭工作加速完成,還抽空採訪了鄒敏一次,寫了一篇四千字的專題報道。 在報道里,鄒敏說的還是以往對媒體講的那些,但卻提到了團隊的一個成員因為研發壓力大,導致抑鬱的細節。在童嫿的深情渲染下,發表在《滬上晚報》上的這篇專訪,獲得了廣泛關注。讀者們紛紛表示,科技工作者太難了,人們更應該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 這確實是正能量的報道,不過,郭超仁並不喜歡。雖未提及這位成員的名字,但大家不難猜出,這是鄒敏最得力的助手。這也是助手缺席線上會議的原因。 誠然,在研究過程中,總會遇到難以突圍的困境,和意想不到的情況,但科學工作者,需要在大眾面前賣慘嗎? 郭超仁認為,不需要。 想想他女神鄒敏,以前從不在媒體面前訴苦,這次卻被“塑造”得疲憊不堪,很明顯是被童嫿引導的啊! 這麼一想,童嫿的形象就更面目可憎了。怎麼老是喜歡揭人瘡疤? 以前就是這樣,現在真是一點沒長進!喜歡江海潛尋()江海潛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