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犀無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章 圓周區域搜尋,江海潛尋,靈犀無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知是在記掛出水文物,還是為情所擾,童嫿一夜沒睡好。 半夜的時候,童嫿突然睡醒,便了無睡意,起身去了一趟衛生間,正好碰見郭超仁坐在甲板藤椅上對著手機發呆。 彼時,甲板上亮著微弱的光,郭超仁的臉被光暈籠著,側顏輪廓格外分明,挺秀的鼻樑,迷離的眼神,是個人都會多看兩眼。童嫿也不能免俗,欣賞了好一時,才慢悠悠踱過去,故意弄出微細的腳步聲。 不然,這大半夜的,會嚇到人。 郭超仁頭也沒抬,便說了句“半夜還不睡呢,小妹”。他倆同歲,一個生在春天,一個生在秋天。 童嫿大喇喇地坐在郭超仁對面,神態鬆弛:“睡不著。” “因為那個不速之客嗎?” “不速之客”這詞兒,童嫿樂意聽,但她還是搖搖頭:“他算哪顆蔥啊?” “那你還失眠?” “喝了咖啡。” 想起上海人喝咖啡是家常便飯,早就有了“免疫力”,這話自然沒什麼信度,童嫿又補充了一句:“我在想稿子的事。這一篇內容有點多,清理船底散落的文物,和耿嶽做電腦繪圖。我想分成兩篇來做,但內容又有點單薄。” “行吧。” “哥啊。” “嗯?” “我這是選擇疑問句,你說的是哪個‘行吧’?” 郭超仁尷尬一笑:“我大腦沒開機,原諒一下。” “是大腦在待機。” “好吧,”郭超仁撐著下巴想了想,“你可以分成兩篇。第一篇麼,今天,嗯,不對,昨天,你不是第一次下水跟拍嗎?你可以多寫寫你的感受,最好寫得身臨其境一些,讀者也能感受到。” “好主意。繼續繼續。” “第二篇麼,你可以深度採訪一下耿嶽。繪圖,他以前完全不會,現在畫得很精準了。” 童嫿點點頭:“我看見了,畫得很好,我一個外行都能看明白。對了,我們下階段的工作安排是佈設探方嗎?” “嗯,具體方案我們還要再討論一下。沉船是倒扣的,要想一個妥帖的方案。我師父還在摳腦袋。” 和田野考古一樣,水下考古也要佈設探方。考古隊員們,會在沉船或水下遺址邊佈置一條紅白相間的基線纜繩。然後,再在基線中佈置採集探方,並編上編號。這種探方是可拆卸的不鏽鋼框架,行業內管它叫“硬探方”。 佈設好探方的框架,建立起完整的座標記錄系統,才能進行水下文物的提取。 “以前也有沉船倒扣的例子吧?”童嫿問。有例子,就能拿來作參考。 “有啊,經遠艦就是,不過情況不同。” 是不同,經遠艦因為被擊沉,損毀程度嚴重,而這艘沉船儲存完整,在倒扣的沉船內部佈設探方,更需要考慮沉船的保護。 童嫿不再說話,她對這個不瞭解。 那就說點了解的。想起那兩件出水文物,童嫿斟酌了一下言辭,問:“測年結果出來了嗎?是元代末年的吧?” 郭超仁搖搖頭:“金箔貼金碗裡的胎底是銀。測年的結果還沒出來。我覺得大機率是明初的。” “嗯?” “元明雖然都有日月紋金銀飾件,但據我觀察,那上面祥雲的走勢不同,一個縱向,一個橫向。” 童嫿回憶了一下,確認出水的那枚日字紋金飾件上的祥雲,是橫向的。 她不知說什麼好,偷瞄郭超仁一眼,見他翻查著手機,一副鬱鬱寡歡的模樣。童嫿以為他是因此事而深感遺憾,有些話很想說出,但又覺得骨鯁在喉。 最後還是緘口不言。 兩人各自去休息,童嫿迷迷糊糊地睡了兩小時,夢裡一時是在考場上做試卷,一時又是在教室聽課,在操場上立定跳遠……場景變了幾番,唯一不變的是,媽媽始終站在離她不遠的地方,一瞬不瞬地盯著她…… 那眼神,說是關切但又帶著說不出的意味,就像是一捧雪,明明是被呵在手裡的,但雪卻融化得很快。 童嫿一聲驚呼,猛然睜開眼。 掏出手機想給媽媽發個微信,一看時間才四點半,童嫿又按下了這個想法,轉而開啟了膝上型電腦。關於稿子,她突然有靈感了。 她承認,先前郭超仁說得對。 再次核實資料後,童嫿開始打字—— 說到水下探摸的方式,根據行進方向和路線,大致有三種。一是直線搜尋,二是圓周區域搜尋,三是矩形區域搜尋。 顧名思義,所謂“直線搜尋”,指的就是水下考古隊員,在確定好方向之後,對水下遺存採取直線潛游的方進行搜尋調查。在搜尋之前,隊員們要先投下兩隻連有導向繩的鐵砣,而導向繩的兩端,則藉助入水繩與水面浮標相連。在GSP定位系統的幫助下,隊員們能較為輕鬆地確定基點的地理座標,然後從浮標沿入水繩下潛到鐵砣位置。在整個搜尋過程中,隊員們都要沿著導向繩和鐵砣。搜尋的間距,一般是40-50米。這種搜尋方式,操作起來比較簡單易行,適用於水流較湍急、水底地貌起伏較大的情況,缺點是搜尋面積較小。 水下考古隊員郭超仁、耿嶽,沒有采取這種搜尋方式。 我們採取的是“圓周搜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