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水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7章 各顯神通,不愛猛男愛書生,若水閣,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幾年過後,還哪裡有魏地魏人之說,只有後漢漢人之稱也。”
皇帝半信半疑的看著張實初,問到:“後漢的官員管理魏地是正常的,可是魏人中了進士,不能到後漢去當官。”
“皇上,漢人、魏人不都是您的子民嗎?為何不能一視同仁?”
“血脈所致,後漢的子民跟著五代皇帝披荊灑血,才有的現在後漢的疆域。後漢的將士在戰場上拼殺的時候魏人在哪裡?他們未曾一起拼殺哪來的上下一心?”
“皇上,臣斗膽說一句,您後宮的蕭淑妃娘娘母家是契丹貴族,是近三十年才歸順後漢的,契丹一族之所以現在與您是一條心,全權取決於當初您對他們的信任。現在的魏人豈不跟當初的契丹人一樣?”
“可是魏人的人口要比後漢所有族群加起來的人數都多。倘若允許他們全國各地當官,豈不是有朝一日他們串聯起來,更容易謀反?”
“皇上,您的統一大業僅僅是收復魏國嗎?是不是還有秦國楚國,還有南方的零散部落?臣以為我們應該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一致對外,眾人拾柴火焰高。”
“愛卿此話有些道理,容朕再斟酌斟酌。”
“皇上,一個縣令要聘用師爺、捕快、衙役等等,至少二十多人才能正常執行一個縣的政務。朝廷為何不給師爺改個稱呼,假如就叫通判,委以協助縣令之職,官職九品。選用魏人的進士送入漢地輔助漢地縣令,既可以發揮才學又被縣令約束職權。豈不是一舉兩得。”
“好你個張實初,長了一個百事通的腦袋。朕發現再難的事你都有解決之道。此事就按張相的主意辦。”
“啟稟皇上臣並非百事通,也有臣解決不了的,比如說欲加之罪!有意嫁禍治罪!”
“此話怎講?”
“回皇上,比方說在貴妃娘娘的宮裡審出的細作,追問到是臣送入宮中的。此事若臣說與臣無關,那麼未免有推卸開脫之嫌。若臣說此事與臣有關,無外乎就是從人市上買來的奴隸,此等小事怎能勞煩到臣親自經手?所以說,無論臣怎樣說臣都有罪,正可謂嫁禍之罪何患無辭!”
此話一出,皇后娘娘臉上一熱,細作是她的人審出來的,張實初口中的嫁禍之罪明顯就是說是皇后嫁禍給他的。這個罵人不吐髒字的奴才,皇后怎能容忍他狗血噴人。
皇后從屏風後走出來,帶著滿臉的殺氣徑直走到張實初面前:“你就是張實初?”
張實初雖然知道皇后在屋內,但是未曾親眼見過,不敢冒認,向後退了一步,又給皇后行了一個大禮。
皇帝沒想到皇后會從屏風後直接走出來,趕緊給他們引薦:“張實初,這位是皇后娘娘。”
“臣叩見皇后娘娘,娘娘萬福金安。”說罷,張實初跪下給皇后行三叩大禮。張實初從禮節上一點僭越、張狂的舉動都沒有。皇后若是想因此找茬恐怕是無處下手。
“聽說你給皇上出了不少主意?”
“回皇后娘娘,都是臣分內之責。”
“出主意可以,不過你可要把心放正了,別有什麼壞心思。皇上能賞你也能罰你。當官當到你這個份上也是極致了,本宮覺得你也不會犯糊塗。”
“是,臣記下了。多謝皇后娘娘教誨。”張實初一直都沒敢抬起頭來看清皇后,彎著腰低眉順目,心驚膽戰,如履薄冰,真像在鬼門關走了一遭。
“皇上,臣妾要說的已經說完了,就不打擾您君臣二人商量國事了,臣妾告退。”
“好,顏豔照顧好你們主子。”
顏豔在門口候著,聽到皇帝喚她,便進門來先是給皇帝行了個禮,再迎皇后回宮,說到:“皇后娘娘,請!”
皇后走後,皇帝對張實初說:“剛剛平定魏國,各國勢力都把苗頭探了進來,巴不得咱們君臣二心。你要小心上再小心,不要讓暗處的勢力得了逞。”
皇帝這樣一說,分明就是給張實初洗脫了私派細作的嫌疑,把貴華宮裡審出的三個細作歸為他國勢力派來的。這一關張實初終於過去了,張貴妃也保住了。
“臣領命遵旨,馬上回府清查府中所有人,包括臣的後院子嗣,絕不放過任何一個可疑的人。”
張實初叩別皇帝,徑直出宮回府了。皇后娘娘和顏豔在宮牆上死死地盯著張實初,直到他走遠了無影無蹤。
“娘娘,奴婢不明白,您剛才為什麼不咬死那個張實初。”
“現在還沒有足夠重大的罪行,能讓皇上殺死一個丞相,況且他還是寵妃的孃家人。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