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如仗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5章 慈悲,七十二道,執筆如仗劍,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開春時節,春寒料峭。
京都城郊二十里有座香火廟,叫作四菩薩廟,供奉著觀世音,地藏王,文殊、普賢四位佛道尊者的法像金身,京都的百姓信佛尊佛,得聞高德大僧死在廟中,無不允悲,人人前往相送。
天懸方丈的死,就發生在寺廟之中。事情的源頭,要從一個月前普賢山下的滅魔運動說起。當時,魔道復辟,魔道中最強大的三個蓋世魔頭陸續冒頭攪亂江湖秩序。
先是大魔頭九天破開封印偷走袈裟殺死僧人逃出寺外,接著排名第二的女巫王秦楚在江南大開殺戒,又集結了數千魔道妖人盤踞白骨山,並謀劃進京作亂,再是排名第三的“人熊”關老爺子將邊境攪的是天翻地覆,殺的人頭滾滾……
就在正道搖搖欲墜的危難關頭,在終南古寺修文院閉關一甲子的金禪子聖僧作出法旨,令天懸天武二位高僧集結天下佛道僧人下山鎮魔。此時,道門那邊也願共襄盛舉,天師府武當山首當其衝,統領天下道統佩劍入京,道佛兩家時隔五十年再次聯手,引起驚天轟動,江湖上一些名門正派也紛紛放出話來,要相助一臂之力。
數月間,正道聯軍和魔道妖眾在進京途中發生了幾十次大小激戰各有傷亡,號稱總領魔道三千妖眾的女魔頭不得已暫退白骨山休養生息,以待選妃大典的時候好有精力大鬧一番,道佛兩家幾百人馬便駐守京歌附近,由朝廷特賜恩典,特借白馬寺供他們居住。
烏雲壓頂不散,即而一場瓢潑春雨隨之而來,萬物蕭條苦澀,四菩薩廟內傳來的哭聲不絕於耳。
天懸方丈門下弟子眾多,都得這位大和尚恩惠教導,感情之深與父母無異,恩師無緣無故橫死此地,他們竟然不知兇手是誰,能做的也只有誦唸佛法相送,這是何等的悲哀?
法事隆重,轉到白馬寺舉行,朝廷那邊來了好些個禮部官員,道門此次出山的德高道人和一些個江湖名門的掌門人都親自前來相送,佛門講究前世因果福報,所謂六根不淨,因有情耳,就連天武大師這等境界的佛道領袖也忍不住淚水奪眶,悲痛不已,本該早已放下嗔怒報復之心的老武僧放出話來,必要兇手血債血償以慰師兄的在天之靈。
白事之後,天武大師領了弟子十二和武當山的雲鶴、清虛二位道長、天師府的高功弟子趙金甲,少林的玄海大師、密禪宗的地藏法王等一干各門各派核心人物到寺中正堂相談。
老和尚開門見山想著讓大家一起參謀一下兇手的特徵,雙手合十,沉聲道: “阿彌陀佛,我佛遭此大劫,煩請諸位朋友相助,看看是哪家手段能做到這般……”
在座一個滿臉皺紋的寬袍老者猛拍桌子,怒道:“定是那女魔頭所為,被我等武林豪傑聯手逼退了以後,心存報復之心去而復還,碰巧遇見貴寺天懸大師孤身去菩薩廟,這才遭了毒手!”
武當山的清虛道長想了想,沉吟道: “嶽掌門,此事不可妄斷……貧道遣弟子查過了,事發之時,那魔頭人還在白骨山。”
這時身穿一身紅袍袈裟的佛道分支少林派玄海大師開口道:“或許是什麼奇門遁甲之類的手段,神遊萬里也說不定? 那女魔頭精通蠱毒巫術,原就統領南疆,那地方自古就是邪門歪道的龍興之地,練就的武功也是千奇百怪,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眾人紛紛覺得有理,開始眾說紛紜起來,忽然天武老和尚將目光看向左邊角落裡那位一直不曾開口的番僧怪人,詢問道: “地藏大師在西域弘揚佛法,那裡巫師橫行,密禪宗少不了和這些人打交道,您的看法呢?這是不是那個女巫王的手段?”
眾人視線看向那密禪宗的地藏法王,那人臉帶慈悲面具看不清真實面容,一身寬大紅袍遮住身體,整個人毫無佛家高僧的氣度更像是某個氣態肅殺的隱世妖人。
只見那密藏法王慈悲歡喜相的面具之下發出桀桀冷笑幾聲,說道:“天武大師為難小僧了,西域蠻荒之地和南疆確實關係匪淺,可以說根生同源,詭異殺人的手段不少見,小僧也知道一些,可要說能做到對付天懸方丈的麼?沒有!”
“想找出兇手,光靠我們沒戲,除非……”那番僧法王手指輕輕轉動赤色念珠,欲言又止。
天武大師皺起英眉,急迫道:“除非什麼?”
番僧法王一臉慈悲,低聲道:“京城中的最近的鬧鬼……諸位想必也聽說了,這座皇都巨城最近可不安生,死了許多人,領了稽查差事大理寺和承天司幾乎傾巢而出,甚至小僧聽說太子殿下也參與了調查一事……”
在場人面面相覷,一片譁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