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如仗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4章 流星,七十二道,執筆如仗劍,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央州的通天樓上刻有“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十字箴言,數盡江湖風流,可稱天上人者也不過寥寥數人,一百年前的大魔頭九天,集合佛門九僧之力的金禪祖師,五十年借天道之力誅殺九天的龍虎天師張祖陵,以劍證道的無敵劍仙凌若寒,朝觀東梧而暮登北海的大仙人言蒼梧……到如今的江湖,只剩下天師府老天師張祖陵一人而已。
最為難能可貴的是,張大天師與其他幾人迥異,並非憑藉絕世武功躋身當世魁首,而是踏上了一條“我不見山,山自見我”的無為修行之路。道門大真人掌控天道興衰,通曉世界執行規律法門,本就被視為洞悉天意的玄人,張祖陵此人又自幼喜好修身養性,在道之一字的修行學問極有造詣,自幼習武只為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從未妄圖在武學上有所建樹。
然而,此人根骨清奇,在上代天師的悉心栽培下,修習武學進步神速,不惑之年,距離天一境僅一步之遙,五十年前與魔頭九天一戰,老天師動用天道之力這才勉強封印九天,那一戰龍虎張天師雖入天一境,力挽狂瀾名動江湖,可畢竟是強借天道氣運,張老天師也遭到天機反噬,常年在山上閉關,苦苦等待天師傳人,只可惜那青衫道士不肯接過衣缽,嫡傳弟子張景行又“道行不夠”,老天師就是想隨天而去,也是入天無門。
穿一身紫黃天師袍子的老人,站在龍虎山的琅琊柱下,目光平靜地看著那名渾身上下魔氣四溢的陰狠少年。
老天師微微轉身,山上傳來一陣龍吼虎咆的兇獸嘶吼聲,緊接著上百名天師府的道士們負劍下山而來,一個一個踏劍而行,聲勢驚人。
動靜之大驚醒了那幾個憊懶的小道童,道童們睜眼一看,乖乖不得了,不僅有山上的師兄們祭出那聞名江湖的“凌霄天罡劍陣”,更是有師爺老祖張天師親自坐鎮山門,這是發生了何等的大事?
只見那劍陣由九九八十一柄靈劍組成,每一柄劍都散發著凜冽的寒光。龍虎靈劍劍身修長,按照九宮八卦之位排列,相互呼應,形成了一個強大的氣場。一旦有外敵入陣,劍氣縱橫交錯,編織成一張密不透風的劍網,這座劍陣乃是龍虎山歷代高人精心佈置而成,蘊含著天地至理和無上道法。
九天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他還記得第一次闖龍虎山的時候,就險些在這龍虎劍陣的陰溝裡翻船,只可惜這一代的龍虎山道士還是差了些火侯,那劍陣只有勢沒有氣,只有外沒有裡,只是花架子罷了。
枯瘦少年沉凝而立,翻袖一捲,指尖猛然迸射出一股雄渾真氣,一道璀璨金光驟然瀰漫山門,此乃佛門兩大之一的絕技“菩薩一指禪”。那指力之威,猶如排山倒海,竟有毀天滅地之勢。數百柄龍虎靈劍瞬間被攔腰截斷,劍尖如雨點般紛紛墜落。
陰狠少年趁機疾馳狂奔,如疾風般衝上階梯,一手穩穩按在琅琊山路的花崗路石板上。剎那間,地動山搖,所有龍虎的年輕道士們身形皆被扯起,浮空而起,失去平衡。少年袖中暗藏拳力,蓄勢已久,化作一道漆黑虹光,自天際橫衝直撞。所過之處,龍虎道士們慘呼連連,紛紛墜落虛空。
老天師寬袍獵獵,白眉飄動,仰頭望著天穹,緩聲重重踏前一步。天地瞬間靜止,復歸平靜。
那道黑虹被無形天網攔下,如流星般急速墜落,落地砸出深坑。只見少年艱難爬出,抹去嘴角鮮血,神色堅毅。
老天師英眉揚起,道:“看來佛門的第一重封印“因果”讓你解開了。”
九天輕哼一聲,身形疾動,似疾風驟雨般掠過那些龍虎山的道士,收拳為掌,掌力剛猛無匹,猶如金剛怒目,乃是佛門絕技“金剛障”所演化而來的“金剛掌力”。隨著口中輕聲念起的佛經口訣,金光與暗虹交織的掌力狠狠地擊在老人的胸口。老天師衣袂飄飛,真氣如洪流般源源不斷地洩出,天師府弟子皆面露驚懼之色。那枯瘦少年雙眼赤紅,一雙血掌深深地穿透了高大老人的天師華衣,汙濁的鮮血不斷滲出內衣,然而老人卻神色自若,泰然處之。
老天師微微一笑,周身泛起一層耀眼的金光,宛如天庭仙人。只見他一隻袖中大手輕輕撫在九天額頭,剎那間,那深入老人體內的魔掌竟被內力牢牢鎖住,再也無法抽出。
九天心中一驚,猛然抽手,卻頓感全身如遭雷擊般劇痛,五臟六腑有雜色天雷縈繞其中,饒是用那佛門無堅不摧的金剛障護體也不能減鑽心痛楚之萬一。枯瘦少年咬牙發力,竟然以手刀斬斷自己的另一條手臂得以脫身後撤,抬眼望向山上,心裡陰沉道:“臭道士,你可要快點了!”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