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如仗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5章 天師府的待客之道,七十二道,執筆如仗劍,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普賢山下,除了終南谷寺的兩位佛陀和二百武僧,還有少林派的十八羅漢、禪宗密宗的法王,佛道三家的頂尖戰力都傾巢而出;道家這邊也不甘人後,幾十位身著藍袍的道門真人背劍出山,這些人以天師府和武當山為主,都是各自門派裡最頂尖的好手。此次道佛兩家聯手,正如百年前一樣,正是為了應對魔道興起一事。
那名形貌乾枯的少年和尚穿過眾人的目光,緩緩走向了終南佛寺一派,小和尚躬身合十,對兩位佛道大師,說道:“十二有負老師和方丈之託,未能擒拿魔頭。” 眾人一片譁然,天武老和尚愣了一下,神情沉重道:“怎麼,你也失手了?讓那魔頭逃走了?”
武僧十二臉色陰沉道:“是,幸得智摩師祖真身降世,感化那孽障,現下魔頭心智已失,暫時不能為害人間。” 天懸大和尚單掌豎起,面容枯槁,眼眸間忽得一喜,道:“阿彌陀佛,智摩法尊果真尚在人間,他老人家現在何在?”
聽到小和尚一句“已涅盤成佛。”眾僧不禁黯然。
這時走過來一名樣貌清雅,頭髮花白,揹負一柄道家符劍的老道士,對著二位高僧緩緩行禮,說道: “智摩大師乃是五百年前菩提祖師的轉世,亦與我道家淵源頗深吶,此番飛昇,是人世之憾。”
“清虛道長,所言極是。”天懸、天武二位佛頭見此人行禮,雙手合十回禮。
清虛道長面色平穩,緩緩道:“二位大德,還請勿要傷神,此番幾家下山聯手就是剷除奸魔,貴寺高徒得了大機緣,無異於如虎添翼,現下九天神智已失便不足為懼,眼下更要緊的是巫王妖女入京一事。”
天武老和尚面色凝重,伸手撫了撫小和尚手中的白金袈裟,洪聲道: “老道長說的不錯,十二你得了智摩大師的傳承,又尋回金烏袈裟,想來是大師以無上佛力傾注其上,一路西行歸來,袈裟認主,這才令你入了重魁境,你且隨為師和諸位師兄弟前往南朝京城誅殺妖魔,再去找回你師弟圓禮。”
“謹遵師命。”
天懸方丈因動了殺心得以損了道行,半面枯榮,猶如枯樹一般,可論其境界可稱得上在場的第一人,只不過這是因為天師府那幾位沒來,在打量了眾人一眼,大和尚凝重道: “天師府那邊,老天師也就算了,怎麼連幾位一代弟子都沒來?”
出自武當的清虛道長轉頭望去,呢喃道: “天師府恐怕有大事發生。”
----
咚咚咚,鐘聲響徹山野。
八百里龍虎山,道教第一福地。
天師府,掌管天道輪迴,萬事興衰。
遠處的群山之中,有幾座紅牆黑瓦的古老道觀錯落有致地分佈其中。道觀周圍瀰漫著薄薄的霧氣,天師府若隱若現,在陽光透過雲層灑下,照在道觀的紅牆上,反射出淡淡的光芒,匯聚萬物靈氣。
龍虎山向來香火鼎盛,百姓信奉道家遵循天道,不敢不敬,不同於同為道天福地的武當山盡染煙火氣,黃牛白鶴遍山可見,龍虎山山上的神獸皆坐鎮山頂高不可攀,那裡有一龍一虎日夜相鬥,皆為神明星君被貶下凡,引為俗世神話傳說。
除此之外,江湖上更願意對五十年前張老天師引天道之力釘殺魔道第一大魔頭九天的壯舉津津樂道,百年前佛道九僧出手消滅九天肉身,不料魔頭死而復生,借屍還魂,於五十年前再次為禍人間,此時佛道九人已陸續坐化,便是天師府挺身而出,集合天道輪迴之力,老天師登臨天一境大圓滿的境界將魔頭再次封印,世人無不驚愕。
大雪封山,天地一色,半月以來上山的香客明顯少了許多,但仍有一些信奉道家的大戶人家頂著風雪上山,汾陽顧氏便是其中的代表,顧氏是西北望族,靠混跡江湖起家,家主顧輝生是當地赫赫有名的大財主,生平最尊道教,禮奉道士,每年捐獻的香火錢和出錢出力翻修的道觀不知凡幾,所花費的錢銀完全抵得上一城的稅賦用度,甚至不惜舉家搬到遷千里之外天師府山下誠心問道。
這日,顧家主攜帶家眷和一眾僕從迎著風雪上山,一家子烏泱泱十幾口人,除去大夫人文氏是真正的賢良淑德不懼艱險外,顧輝生的兩房從小嬌生慣養的小妾皆是叫苦連天,私下暗罵自家老爺也不知道抽哪門子的瘋,自己放著得天倫之樂的富足生活不過也還罷了,可憐自家幾個小兒子小小年紀就要背井離鄉,頂著天寒地凍的鬼天氣來這鳥不拉屎的深山老林吃苦。
顧老爺倒是悠然自得,精神抖擻,上山一路遇見下山道士皆是禮數週全,毫不吝嗇香火佈施,只是有些頭疼二位不諳世事的小兒子沿路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