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二十四章 跋祿嘉,逆襲從上元開始,抉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跋祿嘉

第二天,從一大早開始,迎接隊伍的信使,就開始不停地往來於隊伍和工地之間。

前去迎接吐蕃使節的是鴻臚寺寺丞王端,這傢伙跟著張玄則混了好多年,自然清楚太子是不可能出城這麼遠迎接一個吐蕃使節的,哪怕這個使節也是貴族。

從接到吐蕃使節開始,王端就一直保持沉默,一直到靠近關內道,這才跟吐蕃的使節,偶爾聊幾句。而臨近長安的時候,他就一反常態,變得格外的熱情,跟吐蕃的使節各種聊天。

其中,就包含旱災的事情。

從入境開始,吐蕃人就一直在打聽旱災的事情。

在他們看來,唐人遇到了這樣的事情,應當盡力地遮掩才是。

結果,令他們無比意外的是,不管在哪裡打聽,對著什麼人打聽,他們得到的訊息,都是確認了旱災的事情。

如果百般打探,最後千辛萬苦地打探到旱災是確實發生的事情,他們還不覺得意外。可是這樣的順利,反而讓他們無比的擔憂了。

唐人不可能是傻子,旱災這樣的事情,洩露出去以後,會有什麼後果,當權者不可能不清楚。所以,他們打聽旱災之餘,不由得多問了一些問題。

於是,他們知道了,唐人不僅沒有因為旱災而受到打擊,反而還趁著旱災的到來,開啟了道路的工程?

大災之年不興土木,這是中原人自古以來的習慣。

而他們不僅沒有歇工,反而大規模的修路,那麼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他們根本不怕旱災,朝廷,甚至可以一邊賑災一邊進行工程。

這就是開玩笑了,雖然吐蕃正式跟中原接觸的時間比較晚,但是他們還是比較瞭解中原的。中原的土地雖然肥沃,但是自從大唐立國以來,人口增長的速度也很快,他們的糧食也不怎麼夠吃。

這樣的情況下,朝廷從哪兒變來的那麼多的糧食,用來賑災?

於是乎,使節團對於這件事,產生了兩種意見,一方認為大唐是裝的,裝作什麼都沒事兒的樣子,實際上已經快要撐不住了,應當立刻傳信回國,趁機進攻大唐才是。

而另一方,則認為大唐完全沒有必要打腫臉充胖子,既然發生了這樣的事情,那必然是有猜不到的原因存在。吐蕃跟大唐雖然經常有摩擦,但是兩國的關係,還是穩定一點,不要真的撕破臉皮,到了那一步,就沒辦法挽回了。

兩個派別各執己見,誰也不想聽從對方的意見。這樣對立的結果就是,明明是一幫吐蕃人,但趕路的時候,卻分成了差不了多少的兩幫。

作為吐蕃對大唐鷹派的一員,使節頭領跋祿嘉,卻並沒有加入對抗大唐的一派。甚至於,在王端開始跟他聊天的時候,他還笑臉相迎,侃侃而談。

因為曾經在中原深造過,跋祿嘉深深知道這個國家的強大。當然,他也清楚,自己出使大唐,就算看大唐不順眼,也不能表現出來。

在大唐學習的時候,他覺得自己最不應該,也最慶幸學到的,就是虛偽。

儘管他恨不得將大唐的西部區域,全都變成吐蕃體弱多病的人休養生息的樂土,但是,他卻並不會表選出來。

隊伍開始還走在大路上,可是當走到一個路口的時候,王端卻讓隊伍停了下來,對跋祿嘉拱手道:“這裡是岔路口,如果繼續走大路的話,咱們還需要好久才能抵達長安。但是,如果咱們轉走正在修建的小路的話,就能提前半天左右的時間抵達長安。如何選擇,就交給你決定吧。”

走另一條路能快半天的時間?

想到自己從高原來到長安這一路上的奔波,跋祿嘉不由得心動起來。

大唐的西部地區,好多地方也是落後的,走了好久的山路,吃了好久的乾糧,再加上這些年來從沒有重回長安,他對抵達長安的那一刻充滿了期待。

“那就走快一些的路吧,正好,也讓我等看一看,大唐正在進行的工程,是什麼樣子的。”

見跋祿嘉選擇了這條路,王端偷偷得鬆了一口氣。就算他不選,自己也要把他送到這條路上的。

上了路,跋祿嘉就把頭探出車廂,觀看這條新建的路。

大唐的官路他不是沒走過,但是,像這條路一樣寬敞的,他還沒有見過。

尋常的官路,能容納兩輛馬車並駕齊驅就不錯了,但是這條官路,居然寬敞到能容納四輛馬車並排前進。

而且....

馬車一直在往前走,沒見拐彎,就算拐,也是那種微不可察的小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青冥天

銘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