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此情無計可消除
將臣一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一章 此情無計可消除,大宋醫相:開局和李清照私定終身,將臣一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府外, 早有喜愛詩詞之人絡繹不絕前來瞻仰這一首首千古名篇,這突然多出的一篇千古名篇立即又引起了注意。 “《雁丘詞》” 所有看到這篇新詞之人,無不倒吸一口涼氣。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此乃千古一問。” “範正真的只有十六歲麼?” 一個儒生喃喃自語道,誰能想到這句千古一問竟然出自於一個十六歲的少年之口。 眾人紛紛默然,開封城的納采之禮就是大雁,之前範正前往李府提親,納采之禮的確是大雁,再加上範李二人震動京師的愛情故事,極為契合《雁丘詞》的立意。 “範李之情,註定隨著這句千古一問流傳千古。”一眾文人震撼道。 曾幾何時,範正和李清照因為私定終身而飽受指責,而如今隨著一首接一首的經典詩詞問世,曾經千夫所指的私定終身成為了人人豔羨的忠貞愛情。 範正說過要給李清照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一場人人豔羨的愛情,如今做到了。 是夜!這首《雁丘詞》以極快的速度傳遍了整個開封城。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無數文人仰天長嘆,同樣發出千古一問,自古以來,無數文人都在探索這個問題。 從《詩經》中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到‘山無稜天地合才敢與君絕’。 從漢樂府的“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到“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從唐詩中的“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到“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從宋詞中柳三變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到七夕之夜,秦觀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以及他們親眼所見的範正和李清照的一首首千古名篇承載的愛情,最終迸發出這千古一問。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這一夜,開封城無眠。 天剛剛亮,整個開封城再一次轟動,無數人聞風而動,分成兩波,一波紛湧到李府外,爭相目睹這千古名篇。 另一波則直接出城,紛湧到汴水旁,尋找壘石為識的雁丘。 如今秋風蕭索,汴水上游早已經破敗不堪,夏季茂密的遮天蓮葉無窮碧的荷藕如今已經殘敗不堪, 正如範正《雁丘詞》所言:汴水路,寂寞當年蕭鼓、荒煙依舊平楚。 然而如今汴水旁卻異常的熱鬧,只因範正一首《雁丘詞》,再一次遊客如織。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無數文人在一堆亂石前,感嘆大雁生死相許的愛情,豔羨範正和李清照承載千古名篇的愛情。 “據說,範正昨日進宮為端王殿下醫治了骨折,而太皇太后有意賜婚他和李清照,但是範正卻拒絕了,只求下令勸禁天下女子纏足。” “據說是醫家將纏足定為足疾,位列殘疾之等,範正心疼李清照纏足之痛所為。” 有訊息靈通之人講述前因後果。 “可惜了,這一次天賜良機。”汴水旁,所聞之人無不扼腕嘆息道。 “不!我倒認為範正此乃正確之舉,任何外因皆配不上這生死相許的至情至深的愛情。”一個文士鄭重道。 眾人無不深以為然,從一開始,範正和李清照的感情都不摻雜任何外在的因素,而是從一首首詩詞結緣,情愫暗生,到私定終身,二人的感情從未摻雜任何功利和強迫,乃是最純潔的愛情。 唯有這樣的愛情,才能配得上生死相許的千古愛情。 汴水上游,溪流交匯之處,眾人誦讀著範正和李清照的一首首和詩,每每引來了一陣陣喝彩 更有文人效仿《雁丘詞》所言,在此狂歌痛飲,藉著酒勁大聲道:“李父,不當人父,有眼無珠也!” 忽然,一輛馬車停在了汴水旁邊,馬車上悄然走下一個滿臉憂愁的女子。 “李清照!” 有文壇之人看到此女的容貌不由驚撥出聲,李清照之前在文壇極為活躍,很多人文士都認識她。 頓時汴水旁為之一寂,一個個驚若天人的看著一首首千古名篇的女主,李清照。 “李清照怎麼來了!她不是被李父禁足了麼?”眾人不禁疑惑道,他們沒有想到竟然在這裡,遇到了大宋第一才女李清照。 有人冷哼道:“李父有何顏面再讓李清照禁足,他為了一己之私蠻橫阻撓範李二人,又讓大宋第一才女去學美色邀寵之女去纏足,險些造成足疾。不當人父也!” 眾人心有慼慼的點了點頭,對比範正為李清照所做的一件件事情,李恪非的舉動實在是讓人詬病,當下不由憐惜的看向款款而來的憂傷女子。 眾人自動讓開一條道路,讓李清照徑直來到一堆石頭堆起的雁丘。 李清照看著亂石堆起的雁丘,不由想起當日範正當日帶著納采之禮前來李府提親的情形,恐怕當日範正在西市所遇的這對生死相許的大雁已經預示了他們今日的局面。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