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光榮之家
將臣一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章 光榮之家,大宋醫相:開局和李清照私定終身,將臣一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好!” 擂臺上,一個武生倒飛而出,跌落擂臺,勝者在擂臺上得意的迎接一眾觀眾的歡呼。 “立即前去檢視其傷勢,尤其注意是否有內傷!” 範正並沒有關注得勝的武生,而是將注意力放在受傷的武生身上。 當下一隊醫者立即上前,記錄落敗武生的傷勢,此乃醫家千載難逢的觀察鈍器傷害的機會,相信經過此次武舉,醫家治療內傷的醫術將會極具提升。 曾布看到這一幕,不由嘴角一抽,範正任何時候也不忘提升醫家的醫術。 然而他卻不得不承認範正的醫術的確高明,武舉中的刀劍都未開刃,而且全身披甲,然而在比武途中,內傷,骨折者不計其數。 在以往的武舉比試中,殘疾、重傷甚至死亡的案例的比比皆是,如今有範正等一眾名醫在,並未折損一個武生。 經過一輪輪激烈的角逐,最終楊家後人楊邦乂奪得了武狀元的稱號。 “前有《楊門女將》宣揚楊家忠君愛國,中有獻策效仿楊家將組建大宋將門,如今有獻策文武雙全,扶持楊家後人榮獲武狀元!範太丞對楊家未免太過於偏愛了吧!” 伴隨著武舉結束,樞密使曾布陰陽怪氣道。 範正詫異的看了曾布一眼道:“曾大人在防備將門?” 曾布毫不避諱道:“將門雖然為大宋立下無數功勳,然而其世世代代掌控兵權,未必是大宋之福。” 範正點了點頭道:“那朝廷就更應該重視武舉,讓其如同科舉一般,為大宋廣納人才。” 曾布冷笑道:“你以為朝廷不重視武舉,仁宗時,創辦武學,所招之人寥寥無幾,僅僅三月就被廢除,如今的武學不過是王相公一己之力主辦,方有如此規模。” 範正反擊道:“想要武學昌盛,必須要消除對武人的歧視方可!” 曾布眉頭一皺,搖頭道:“何其難也!” 他雖然是文官,同樣也是樞密使,自然知道文武對立是何等的嚴重。 範正鄭重道:“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你我不做,永遠不能改變大宋積貧積弱的局面,你我雖然立場不同,然而也都算是半個軍方之人,自然要為改變宋軍現狀。” 曾布皺眉道:“你想怎麼做!” 範正攤攤手道:“很簡單,一步一步來,如今武將已經文武雙全,暫時減輕文官的偏見,接下來就是士兵。” “士兵?”曾布不解道。 範正道:“範某認為,宋軍中最先改變的就是黥面刺字。” “黥面刺字?”曾布頓時心中一動。 範正鄭重點頭道:“漢唐盛世時期,從軍者往往是良家子,以軍功提升社會地位也被認為是人生正途,所以漢唐方可威懾四夷,而我大宋號稱百萬大軍,士兵多需黥面刺字,良家子以從軍為恥,大多都是市井遊民、鄉間無賴從軍,這恐怕才是宋軍戰力低下的真正原因。” 曾布無奈道:“刺字從軍,乃是軍中一直以來的傳統。” 就連大宋軍神狄青就是因為刺字從軍,後來在軍中屢屢立下戰功,最後官至樞密副使,然而即便如此,臉上的刺字依舊是其一生的汙點。 範正朗聲道:“黥面自古以來都是刑罰,用於處置罪犯,漢唐皆無讓士兵瓊面的先例,士兵大規模黥面始於唐末五代亂世,最開始朱溫給自己計程車兵黥面,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防止士兵逃亡,後來被其他割據勢力模仿,而我大宋已經一統天下,自然再無士兵逃亡之說,自然無需黥面刺字。” 曾布搖頭道:“範太丞有所不知,士兵中瓊面乃是因為其乃是犯罪發配入軍,而大多數士兵只需在胳膊上等隱蔽之處刺字即可,用來區分士兵番號從屬。” 範正冷笑道:“曾大人知道,範某自然也清楚,甚至滿朝士大夫也清楚,然而天下百姓明白麼?大宋士兵飽受歧視,民間將士兵稱之為賊配軍,良家子不願從軍,黥面刺字已經動搖大宋士兵的根基,乃是最大的毒瘤。” 曾布喝道:“一派胡言,朝廷頗為厚待將士,每每皆有銅錢絹帛之類“厚賞”,難道這也不足以讓其為國效力。” 範正搖頭道:“黥面武夫無軍魂,大宋將士黥面刺字已經讓士兵飽受歧視,一個沒有軍魂的部隊,就是孫武在世,恐怕也束手無策。” 曾布眉頭一皺,心中卻不以為然。 範正再道:“再者孔聖曾言,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滿朝諸公時常將聖人教誨掛在嘴邊,為何卻對實行瓊面刺字視若無睹,難道大宋真的要將希望寄託在一群不孝父母的之人身上。” 曾布頓時無言以對,範正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他們士大夫高高在上,滿口的聖人之道,然而他們卻置將士的尊嚴和榮譽於不顧,如今範正卻用聖人之道將士大夫的遮羞布落下。 “黥面刺字的確不合聖人之道,是時候廢除了!”曾布最終點頭道,作為樞密使他自然知道軍方的情況,的確有很多百姓不願當兵入伍,若不改變將會是一大隱患。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