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政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章 實左右商王,青氓,董政,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狗。”說的是某日眾官聚餐,湯汙寇準鬍鬚,丁謂起身為他揩拂,即溜其須,以此譏諷寇準為官沆瀣。

丁謂見兩人爭吵,暗自歡喜,忽聞王嗣宗側指自己是寇準的“好狗”,不禁怒生,大聲道:“同朝之下,百官一心。丁某見寇大人須染而不知,為同僚解難,有何不可?此事小如塵埃,事過多年,希阮兄還記得如此清楚,恐是當時無人為你溜鬚,所以才心懷怨恨至今吧!”王嗣宗正要發言,戶部尚書陳堯叟道:“丁大人這話可欠妥,‘同朝之下,百官一心’,這話說得精彩,然滿朝之中有誰和你關係相處得來?”話音剛落,王欽若笑道:“真不巧,敝官正與丁大人相處得甚深。”

陳堯叟搖搖手,道:“王大人就算了吧,你與朝中人亦合不來,你倆若不湊合,那才奇怪。”王欽若神色難看,強笑道:“曲高和寡,唐夫兄可有聽過?”陳堯叟“嘿嘿”一笑,道:“我看你們是自甘下流。”丁謂臉一板,道:“陳大人今天可是長心眼了,想當年遼軍南下,直逼澶州,朝野震恐,那時候第一個跳出來說要遷都的,可是您老夫子,啊,怎麼,當年您的這番氣魄到哪去了?”陳堯叟聽罷慚顏,隨勢尋個藉口,道:“遷都之事,王欽若亦在其中。更況當年若能遷都,避遼軍之尖銳,國民休養生息,只怕如今雁門關外八百里,已括入大宋版圖。”

此話一出,殿最前的寇準便耐不住了。要想十年前澶州一戰,多歸寇準主張,今日竟有人公開聲稱此事之不如意處,言下自是怪罪自己,頗是不喜,道:“一介儒生,也敢妄談國事?當年要是遷都,必傷舉國士氣,動搖太祖太宗五十年之根基,光此一點,宋朝即已名存實亡,更別說耗費之巨,受辱之深。若不是我力主陛下親征,簽得澶淵一盟,那這十年來宋朝豈得安寧,關南之地豈能收復,契丹國又豈會容我朝守成發展?”陳堯叟低頭不言。王嗣宗道:“寇老西還有臉提起這事?‘城下之盟,《春秋》恥之’,這是三歲孩童都知道的道理。便是你這盟約,損我中原之威,害我大宋幣收歲少三十萬。”

司空王旦道:“樞密副使大人豈可以偏概全?澶淵之盟,表似虧宋盈遼,內裡則是各取所需,堪可兩全其美也!”工部尚書董為道:“什麼叫各取所需?縱觀青史,哪有破敵之兵而受人以命的道理?我看這分明就是自討無趣。”寇準罵道:“逆反亂賊之後,休要胡言亂語。”董為先祖董昌乃唐昭宗時杭州刺史,後自立為帝,被錢鏐所殺。丁謂幸災樂禍道:“寇大人可不要偏見於人,澶淵之盟是弊是利,本就難以說清。”王旦知他有意挑撥,道:“丁大人還請閉上你的風口,當年澶州一戰你還不知官處何職,是利是弊,哪關你什麼事?”王嗣宗強辯心生,也不管他在為誰說話,道:“軍國大事,與你這天書使何干?不要攪亂插嘴。”王旦悲怒莫名。

幾人各自怪罪,於廟堂之上勢成水火,爭得面紅耳赤。這邊寇準和王嗣宗吵的不可開交,王旦勸說幾句,那邊丁謂、王欽若又與陳堯叟鬧了起來,好容易三人說的口乾舌燥,這邊董為一個幫腔,王嗣宗與寇準卻又較上了勁,較上勁了本也不要緊,偏偏丁謂、王欽若又來攪局,陳堯叟想既然他倆也去了,怎麼可以少了自己,也跟著過去混淆視聽,王旦於中苦勸不聽,反險些被王嗣宗打了一拳。六人你一言“無理取鬧”,我一句“血口噴人”,就要鬧到殿上來,趙恆屢禁不止,龍顏大怒,厲聲道:“放肆!”

群臣聞言俱慄,紛紛閉口。王嗣宗臉色通紅,想是受了極大侮辱,一時收不住嘴,道:“亂臣賊子,禍國小人,他日宋有亡國之時,必當怪罪於爾等!”這話實是怒極所說,給人破綻甚大,但關聯“亡國”兩字,群臣竟不敢胡亂反駁。趙恆眉目斜掛,拍椅道:“你說什麼?”

王嗣宗自知失言,連忙下跪道:“罪臣知錯。但王欽若、丁謂實乃十足小人,委其事任必將禍害國家。所謂‘悅君之臣,不以國任之’。春秋時管仲嚴明,叔牙恪謹,齊國因此有治,桓公遂霸有天下;後桓公受小人蠱惑,任用妄逆,終死於小人之手……”趙恆怒道:“住口。能臣小人,朕自有分辨,不必你來教導。今日朕問‘敬’於臣,你竟敢公然生事,實是對朕大不敬,又有何顏面妄論他人?”

王嗣宗伏首不言。趙恆輕哼一聲,起身道:“烏合之眾!但除王旦外,你們六人明日各交份檢文,違者法不輕饒。朕今日已無興致,退朝吧。”甩袖便要離開。丁謂、王欽若見機又想起事,卻聽朝門外一個聲音道:“司天部監周克明,少監徐弱淵覲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進擊的王妃

桔子麵條

真相大白後,她們求我別死

長風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