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政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章 撻彼殷武,青氓,董政,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鍾離青卻習性難改,心裡總想著揚名立萬,哪願過這種清貧日子?好端端的結義之情,一夜間卻落得個禍起蕭牆、兄弟反目的下場。”
葉聞道奇道:“怎麼可能?我聽說當年樂大俠身中奇毒,肝脾俱損,虧是趙前輩夜奔八百里,從虔州的花憂澗請來吳神醫,割脈換血,方才救得性命。那次注入樂大俠體內的鮮血,都是從趙前輩身上取出,趙前輩因此大傷元氣,靜養一年勉強得愈,可身體狀況大不如前。他對樂大俠如此重義,又豈會做出傷害手足的事情?”
樂東雲道:“趙仲全對家父有救命之恩,這本不假。他與家父金蘭相結,顧及兄弟情義,本做不出這等傷天害理之事。這事壞就壞在鍾離青那廝,他當年為了一部劍譜,毅然將宮主之位捨棄,親手斷送了華夏宮千百年的氣運,他作了如此犧牲,到頭卻得一個遁世的結局,心中豈肯甘心?可真要明搶強奪,又豈是家父的對手。興許他看透了趙仲全的心思,不知用了什麼詭計,竟攛掇趙仲佈下一條毒計,險些就取了家父與岳丈的性命。
“事發當晚,趙仲全忽然請家父、岳丈喝酒,這本是常事,只是家父量小,尋常喝三盞便罷,兄弟間也不勸酒。豈料那次趙仲全一反常態,頻頻向家父與岳丈敬祝,每敬一盞,便說起一件兄弟三人患難同袍的往事,嘴裡反覆唸叨著感謝兩位兄長如何如何。他口才本就極佳,又說得聲淚俱下,家父、岳丈被這麼一說,想到數十年的情義實屬不易,心中萬千感慨,不知不覺二十多盞下肚,都被他灌醉了。
“到了三更天的時候,外頭殺聲震天,竟有一批殺手跑到溪頭襲擊。當時家父與岳丈酒意未退,虧得死命抵擋,勉強將之殺退,各自身受重傷,家慈與岳母為保護兒女,都在此役中殞命。那次事變之後,岳丈心灰意懶,不想再沾染半點江湖恩怨,決定另覓深山歸隱。可家父傷恨不已,將我託付給岳丈後獨自出走,從此就再無音訊了。”
葉聞道皺眉道:“趙前輩將兩位兄長灌醉不假,但殺手未必受他指派,他若真要殺人,直接在酒菜裡下毒豈不方便?就算他有所顧忌,也只須在樂大俠酒醉後動手,完全不必等到三更天時。而這事又與鍾離青有何關聯?”
樂東雲道:“葉兄不知,殺手夜襲之時,趙仲全一家和鍾離青都不在溪頭,他們原來早有準備,只待家父與岳丈喝醉睡下,便偷偷地逃離了。事後岳丈還特意到趙仲全房中搜查了一番,你猜如何,原來前晚他壺中盛的並非純酒,而是摻兌過清水的,可見他別有用心。那鍾離青更加可惡,竟趁亂謀奪我樂家的劍譜,好在家父早有防備,鍾離青當夜只竊得幾頁劍訣精要,但劍譜大部仍在我們手裡。”
葉聞道聽到劍譜分缺,頗為譎怪。樂東雲解釋道:“當年家父封劍武夷山時,華山的希夷先生前來規勸,說琢心劍法殺志太深,行之以德,固武林之幸,但恐人事更迭,劍譜落於小人手中,則家國危矣。家父深以為然,當場便想將劍譜焚燬。希夷先生說天下宗學,不能因他而絕,堅決不允。家父當即把劍譜中殺氣最重的《非命》一篇撕下,隱居時將之另室保藏,此後劍譜就一分為二了。那晚被鍾離青偷去的只是非命劍章罷了。”
九轉溪事變那晚,樂東雲不過六歲,被眼前景象嚇得驚魂不定,母親捨出性命將他藏在牆角的柴火堆中才逃過一劫,這些經過自然都是段幹雲事後告知他的。
葉聞道見他說得咬牙切齒,恍如親身閱歷,心中不免有所懷疑,道:“鍾離青常年陪襯在樂大俠左右,以他的機敏,對劍譜分散保管之事必然知曉,他行兇的目的若真是為了劍譜,那定是知道了劍法藏處所在,不至於事後才發覺劍譜有二,這等貿然無把握的事,鍾離青不會去做。當夜鍾離青行竊劍譜之時,可有人親眼目見?”
樂東雲搖頭道:“這倒沒有。只是那晚岳丈與家父訣別後,在溪頭安葬好家母、岳母,到了拂曉時分,鍾離青竟尋了回來,手裡還緊捏著那幾頁劍法,興許是他得知偷來的只是殘章,所以回到溪頭重新查探。當時岳丈急紅了眼,本想與他拼命,奈何是重傷在身,難是鍾離青的敵手,何況我等尚且幼小,如若身死,無人照料,因此忍怒不發。那鍾離青似乎沒把岳丈放在眼裡,他一心要奪得琢心劍譜,見家父不在溪頭,就另投他處去了。”
葉聞道眉頭微皺,將手撫在唇鼻之間,道:“這就更說不通了,常言道:‘一擊不中,遠遁千里’,那些殺手若真受鍾離青委派,在明知樂大俠、段幹前輩沒死的情況下,鍾離青斷然不敢重回溪上。就算非回不可,也必是傾巢而出,絕不至於孤身前來,這是性命交關、你死我活的大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