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眼睛會了
暴躁肥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章 眼睛會了,穿越荒年,我被全村帶飛,暴躁肥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如果有竹子,用竹子編竹筐當然是最好的,可惜他們這座山裡並不產竹子,所以都是用柳樹枝編織,柳樹枝韌性比較強,不容易斷。 先選擇長度合適的的柳樹枝,把上面細小的枝丫都掰掉,精細一點也可以把皮剝掉,不過他們都是自己用,完全沒必要剝皮,直接用柳樹條編就行。 先挑選大概一把長度相當的柳樹條,四五根鋪平,上面再放上四五根壓成一個十字,然後再壓兩層柳樹條,看起來像是一個十字和一個×字交叉在一起。 接下來就是用柳樹枝一上一下穿過打底的枝條,一圈一圈往上繞。 需要多大的底,就編一個多大的圓盤,編到合適的大小,就把打底的柳樹枝豎起來在最上面隨意的打個結固定一下,接著繼續一上一下的穿過壓底的枝條,一層一層編到頂,編到滿意的高度,就算是編成了一個藤筐。 到最上面再用柳條繞成光滑的邊,不過,這一步李少才不會,就只把打底的那幾根柳條繞到了筐裡,保證不扎到揹筐的人就行。 手藝好的人編出來藤筐漂亮、沒有縫隙,也沒有扎人的毛刺,甚至看不出柳條的介面,有些人甚至能做出各種形狀、各種花樣的漂亮藤筐。 李少才做的就不行了,雖然眼睛學會了,但自己親自動手編起來,也沒有那麼容易。 藤筐的底,也不知道是他編的過程中用力不均,還是怎麼回事,不是很平整。 除此之外,有一些柳條拼接的地方可能沒有收好,微微凸出來一截。 李少才為了防止扎到揹筐的人,特意把這些斷口留在藤筐裡面,但要伸手在藤筐裡拿東西,還是得小心一點,不小心就會劃一下不說,估計也就只能背一背石塊和泥土了,被菜怕是會把菜都刮傷,不利於儲存。 李少才自己都覺得,這個藤筐編的非常一般,甚至有點醜,但好歹不影響使用,第一次上手就成功編出了一個藤筐,還是讓李少才備受鼓舞。 古代怎麼了? 北方邊境又怎麼了? 雖然他吃不到香噴噴的大米飯,但日子不都是自己過出來的嗎? 沒有米飯,沒有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兒…… 那生活不也美滋滋? 興致勃勃的李少才將編好的一個藤筐放在旁邊,馬上又挑出來幾根柳條繼續編下一個藤筐。 這個活,真不錯! 只不過,這一次編到一半的時候,李少才突然腦中精光一閃。 誰說了大米只有南方才有? 他記得以前去超市的時候,曾經見過有一些大米的包裝袋上寫著東北大米,就連他這種完全不做飯的人都知道,東北似乎有一個大米的品種非常不錯,東北那麼冷的地方都能種大米,為什麼他們這裡不行? 可見,種植大米並不只有南方才行,影響大米生長的並不是溫度! 再仔細一回憶,李少才都忍不住罵了自己一句蠢材。 當時袁爺爺過世的時候,他還叫外賣送了一束花去呢,怎麼把這事給忘了? 水稻啊! 袁爺爺不就是改良水稻的嘛! 毫無生活常識的李少才終於把水稻和大米畫上了等號。 水稻水稻,謎底都直接寫在了謎面上,當然是要種在水裡才行。 也就是說,他們這裡也是可以種植的,只要把旱地改成水地,他就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米飯啦! 就是不知道村裡有沒有人家有水稻的種子。 嗯? 想到這裡,李少才馬上又意識到另外一個問題,蝗蟲為什麼會成災? 為什麼久旱必蝗? 是不是因為乾旱的環境更容易讓蝗蟲繁殖,他們更喜歡乾旱的生活環境? 如果是這樣的話,把他們這裡的地改成水田,是不是就根本不會有蝗災發生? 胡思亂想的李少才,最後又繞回了起點,沒有水。 不過,想想未來說不定還有機會吃上自己愛吃的米飯,李少才的就又充滿了期待。 第一次編藤筐就成功了的李少才大受鼓舞,在折柳樹條的時候,還順便在附近找了找,試圖在附近找到點青麻。 可惜的是,青麻大概不耐旱,山谷裡泉水附近的青麻一抓一大把,山谷外面則一根都沒有看到。 李少才不知道青麻的學名是什麼,不過聽小名就知道,青麻青麻,這種草是做麻繩和麻衣的主要材料。 苘麻 這還是李少才最近新認識的植物,青麻全身上下都毛茸茸的,葉子有手掌那麼大,現在正是結果的時候,草杆上有一些燈籠形狀的骨朵,裡面是黑褐色的草種。 小孩子們特別喜歡嚼這些青麻種子,跟嗑瓜子一樣可以磕著吃,可能是吃多了對身體不太好,大人們雖然都把青麻子留著,但並不讓孩子們多吃。 把青麻桿上的皮剝下來,村裡的人會用一個木片或者石片在上面刮一下,就那麼輕輕一刮,麻皮就變成了一絲一絲的,把這些一絲一絲的麻皮掛起來晾曬,剩下的桿直接當柴燒。 等麻皮曬乾之後,村裡的人就用這些皮來搓麻繩,現在村裡家家戶戶用的麻繩都是這麼來的。 搓麻繩的時候,一般是用腳踩住繩子的一頭固定,另外一頭用手心慢慢搓,一點一點搓下去就越來越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