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雪的季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部分,四書五經合集,飄雪的季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關係如此,終始的因果也一樣。從哲學命題的角度來 看,本末是本質論,終始是發展觀,千古哲學的兩大範疇在《大學》這篇儒學的入門讀物中以輕輕巧巧的八個字對仗而出:“物有本末,事有終始。”再以八個字加以乾淨利落的解決:“知所先後,則近道矣!”真是語言極度簡潔而蘊含無比深刻,顯出“經”的本色。

………………………………………………

獲得知識的途徑

【原文】

所謂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2)。蓋 人心之靈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5),故其 知有不盡也。是以《大學》始教,必始學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 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4),以求至乎其極。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 豁然貫通焉,則眾物之表裡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 明矣。此謂物格,此謂知之至也。 (傳5)

【註釋】

①這一章的原文只有“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兩句。朱熹認為,”此 謂知本”一句是上一章的衍文,”此謂知之至也”一句前面又缺了一段文字。 所以,朱熹根據上下文關係補充了一段文字,這裡所選的,就是朱熹補充的 文字。②即,接近,接觸。窮:窮究,徹底研究。③未窮,未窮盡,未徹底。④益,更加。

【譯文】

說獲得知識的途徑在於認識、研究萬事萬物,是指要想獲得知識,就必須接觸事物而徹底研究它的原理。人的心靈都具有認識能力,而天下萬事萬物都總有一定的原理,只不過因為這些原理還沒有被徹底認識,所以使知識顯得很有侷限。因此,《大學》一開始就教學習者接觸天下萬事萬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去進一步探究,以徹底認識萬事萬物的原理。經過長期用功,總有一天會豁然貫通,到那時,萬事萬物的裡外鉅細都被認識得清清楚楚,而自己內心的一切認識能力都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再也沒有蔽塞。這就叫萬事萬物被認識、研究了,這就叫知識達到頂點了。

【讀解】

格物致知——透過對萬事萬物的認識、研究而獲得知識,而不是從書本到書本地獲得知識。這種認識論很具有實踐的色彩,打破了一般對儒學死啃書本的誤解。

“格物致知”在宋以後成了中國哲學中的一個重要範疇,到清朝未年,“格致”(即“格物致知”的省稱)又成了對聲光化電等 自然科學部門的統稱。魯迅在《吶喊自序》裡說:“在這學堂裡, 我才知道在這世上,還有所謂格致,算學,地理。繪圖和體操。”

這說明“格物致知”的深刻影響。

事實上,時至今日,當我們說到知識的獲取時,仍離不開 “格物致知”這一條途徑。因為,它不是說的“秀才不出門,全知 天下事。”而是說的“‘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變革梨子,親口吃一吃。”(毛澤東《實踐論》語)

簡言之,“格物致知”把我們引向萬事萬物,引向實踐,引向“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和“實踐是認識的唯一源泉。”

………………………………………………

不要自欺欺人

【原文】

所謂誠其意者(1),毋(2)自欺也。如惡惡臭(3),如好好色(4),此之謂自謙(5)。故君子必慎其獨也(6)!

小人閒居(7)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8),掩(9)其不善, 而著(10)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11),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富潤屋(12),德潤身(13),心廣體胖(14)。故君子必誠其意。(傳6)

【註釋】

①(1)其意:使意念真誠。(2)毋:不要。(3)惡(wu)惡(e)臭 (xiu):厭惡腐臭的氣味。臭,氣味,較現代單指臭(chou)味的含義寬泛。 (4)好(hao)好(hao)色:喜愛美麗的女子。好(hao)色,美女。(5) 謙(qian):通“謙”,心安理得的樣子。(6)慎其獨:在獨自一人時也謹慎 不苟。 (7)閒居:即獨處。(8)厭然:躲躲閃閃的樣子。(9)掩:遮 掩,掩蓋。(10)著:顯示。(11)中:指內心。下面的“外”指外表。 (12)潤屋:裝飾房屋。(13)潤身,修養自身。(14)心廣體胖(pan):心 胸寬廣,身體舒泰安康,胖,大,舒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賀府千金

點絳唇

亂古墓地

僻處自說

炮灰有毒

車水馬龍01

正義如我不可能是酒廠之光

木遁使者

不照騙算什麼網戀[電競]

阿拉不聽